读新闻
曼谷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逾1兆銖,上述影響每月造成的損失估超過1,200億銖,而且還會衝擊泰國整體經濟成長。為此,投資者希望看到政府的管理體系能夠系統化,並且承諾今後將全力防洪,避免國內再次發生特大水災。否則,投資者恐完全失去信心。
泰國工業院主席帕育薩表示,工業部門方面,汽車及零配件、電器及電子產業受影響最為沉重。盡管目前受災工廠的數字仍未明確,但是損失估達30-50%,因為已有7個工業園區淪陷,初期評估的損失數字達3,000-4,000億銖。針對企業因無法正常營業而造成的影響,估計月均達1,000億銖,受影響程度還取決於受災的長短。
泰國工業院本周三(26日)將與工業園區經營者、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以及日本商會(JCC)代表會面,商議洪水退卻後的救助措施,研究目前各地區的防洪堤壩及牆壁是否會阻礙排水,還有基建設施的災後重建等。強調政府必須制定短期及長期防洪措施。
泰國工業院汽車產業榮譽主席民南指出,此次國內特大水災對汽車產業造成的衝擊,遠比日本今年3月爆發海嘯時還要嚴重。那時國內汽車工業僅減產30%,但是現在已停產長達2周,而且趨向還要停產1個半月。
預測今年的汽車產量將損失約7-8萬輛,以每輛價值65-70萬銖計算,總值估達500億銖。同時,汽車零配件產業無力生產,將導致汽車無法組裝。
民南補充道,要求政府趕快把洪水排出大海,使經營者能夠搶救受災工廠,評估損失程度,並尋找解法方法。長期看,政府必須尋找有效的防洪方法,而且要求官方與民營企業合作促進災後重建,使投資者恢復信心。
上述7個受災的工業園區包括沙哈叻納空工業園區,共有49間工廠,1萬4,000名勞工,損失額度估94億銖;洛察納工業區(ROJNA),共有198間工廠,9萬名勞工,損失價值約580億銖;高科技工業園區,共有143間工廠,5萬1,000名勞工,損失數字估650億銖;挽巴音工業園區,共有90間工廠,6萬名勞工,損失估達600億銖;Factoryland工業園區,共有94間工廠,約有7,000名勞工,損失數字估110億銖;納哇那空工業區,共有400間工廠,受影響勞工17萬名,損失高達1,000億銖;以及挽咖迪工業園區,共有44間工廠,3萬名勞工,損失數字估220億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