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訊】工業經濟辦事處負責人梭蓬透露,2012年第2季的工業生產指數(MPI)年比降低1.61%,產能利用率約69.2%。主要得到工業在災後持續復甦的支持,受災工廠逐漸復工。
今年6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82.39,年比下跌9.6%。主要是受到硬盤及印刷電路板(PCB)產業的影響,由於該兩個產業在計算工業生產指數中占達15%的比重,所以當這兩個產業遭受問題,對整體工業生產指數的影響頗大。
工業品出口方面,電器第2季的出口年比增長12%;電子年比減少17%,相比下去年第4季因水災而萎縮達55.78%,而今年首季得到災後復甦的刺激使跌幅收窄至23.27%;食品出口年比衰退21.3%,而之前一直呈現正增長,原因是歐盟及美國民眾減少消費,影響這些國家減少自泰國進口食品,改為從周邊國家輸入代替,因為運輸費較低廉;汽車產業出口年比成長46.59%,廠商災後復甦後加緊生產,以消除累積下來的大量訂單。
工業經濟辦事處預測,2012年工業部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可望增長4.5-5.5%,工業生產指數估上升6-7%。支持工業部門成長的正面因素,是工業部門逐漸復甦,並加緊生產以彌補水災造成的損失;官方出台多項刺激措施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例如首車退稅政策、農產品典押政策、最低日均薪資300銖政策、防洪設施投資計畫等。
梭蓬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修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值,自4月預測成長3.6%降至3.5%,由此可見,隨著歐洲債務問題趨向惡化,導致歐洲經濟危機風險提高,進而對依賴歐洲市場的工業造成一定衝擊,所以泰國工業部門趨向放緩成長。同時,泰國另一重要出口市場中國也趨向放緩,由於中國出口產品至歐洲的比例達到外銷總額的19%,由於歐洲減少進口,可能影響中國市場的需求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