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同時,政府還將加強對市場的管理,打擊投機現象,並要求各單位和個人在生產和消費中厲行節約,防止浪費。據越南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2007年越南的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2.63%,為過去10年來的最高紀錄。進入2008年,越南的物價繼續上漲。今年頭3個月,越南的CPI同比上漲16.3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尤為明顯。目前越南市場上的大米價格已從2月初的每公斤1.05萬越盾(1美元約合1.6萬越盾)上漲到1.4萬越盾,黃瓜從每公斤5500越盾上漲到1.2萬越盾,牛肉從每公斤11.25萬越盾上漲到12.7萬越盾。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一路飆升,引發了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糧食供應緊張。今年初,越南北方遭遇歷史上罕見的寒冬,加之素有「越南米倉」之稱的九龍江平原遭到嚴重的病蟲害襲擊,越南的糧食生產損失嚴重。油價和米價暴漲導致越南國內居民消費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節節攀升,通脹壓力驟然加大。 在河內1家涉外機構工作的蔡氏青雲告訴記者,她與在德國1家公司駐河內代表處擔任行銷主管的丈夫月收入總共約2000美元,在當地算得上是高收入家庭。然而今年以來,物價的迅速上漲使他們在選購食品時不得不精打細算,生活消費壓力越來越大。在消費品價格大幅攀升之際,越南的一些企業員工,特別是外企員工要求加薪的呼聲日益高漲,罷工活動頻發。3月底,美國耐克公司在越南南部隆安省的運動鞋廠約1.6萬工人因要求加薪而罷工。據越南官方公布的數據,2006年,越南共發生150起罷工事件,共16萬人參加;而2007年劇增至541起,共有35萬人參加。物價上漲直接導致罷工浪潮愈演愈烈,已成為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1。面對日益加大的通脹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消極影響,越南政府日前正式提請國會批准把年初確定的今年8.5%至9%的經濟增長率調低到7%。越南政府同時還調低了大米的出口指標,以緩解食品價格上漲壓力和保證國內糧食供應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