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簡稱財長會議)27日在上海閉幕並發表聯合公報,聲明將運用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政策促進經濟復甦,並重申將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高及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之際,G20作為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對話與合作論壇,能否舒緩當前全球經濟金融亂局,進而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備受關切。 G20涵蓋傳統七大工業國、金磚五國及主要新興經濟體,人口約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GDP(國內生產毛額)約占全球總量85%,貿易額占全球總額80%以上,這樣龐大的經濟實力讓G20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政府間論壇,原本只有各國財長及央行總裁出席的高層會議,也晉升到定期召開領導人高峰會,並正式取代過去八國集團(G8)峰會,其代表性不言而喻。 今年9月G20將在杭州召開第11次高峰會,因為是中國第一次舉辦G20峰會,故格外受到矚目。這次G20上海財長會議有替杭州峰會熱身的政治意涵,會議聚焦在如何因應2016年開年以來全球股匯市的動盪不安,以及不斷下修的全球經濟成長率。 回顧2014年G20財長會議曾就全球經濟政策達成共識,各國承諾採取行動,以期在2018年以前實現全球GDP額外增加2%、近2兆美元的目標。但是,近兩年各國承諾非但沒有兌現,反而經濟下行風險愈來愈高;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IMF)才剛下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上周三IMF又提出警告,受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和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可能會進一步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 迄今為止,全球央行可用的政策手段幾乎已經用罄,但貨幣政策效果卻快速衰減,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均面臨困境,並先後採行效果更是難料的負利率政策。連一向主張大力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IMF,也開始擔憂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並呼籲G20應擴大財政支出、加快經濟改革,以提振經濟成長。 G20聯合聲明也強調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未來將靈活實施財政政策,以促進成長、創造就業和提振市場信心,同時,重申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相輔相成的作用,將加快結構性改革以提升中期潛在成長。 問題在於,近年來各國政府不斷承諾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並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但這些承諾多數未真正兌現或產生實質效果,因此G20原則性的政策宣示已難以提振市場信心。 各國最關心的是近年愈演愈烈、以鄰為壑的貨幣戰,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放緩,各國擔心北京可能讓人民幣大幅貶值來促進出口,進而造成全球金融動盪及擴大貨幣戰。因此,G20財長會議前,美國財政部長陸伍公開喊話,要求北京必須承諾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若干國際輿論亦呼籲施壓中國簽署「新廣場協議」。但畢竟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也有限,人行仍有掌控匯率變動的強大力量,因而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發表措詞強硬的評論,指無論是在G20還是其他場合,要與中國達成「新廣場協議」,註定只是一場空想。 所以,上海財長會議並未針對人民幣問題進行討論,聯合聲明僅表示將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並重申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承諾。不過,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記者會上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也算是給各國一些交代。 因為各國利益考量極為分歧,G20上海財長會議未能看到具體的政策牛肉,但預料相關問題仍將持續進行討論和溝通,以利9月杭州峰會能夠推出一些具體的政策牛肉,否則,若連G20各國領袖都無法對解決全球經濟及金融問題作出一些貢獻,那世人還能期待什麼呢? 究竟未來會如何演變,大家仍須耐心觀察和等待。 |
【記者葉冠妤、蔣永佑╱台北報導】勞動部吳姓公務員之死,引爆國人怒火,賴清德總統、[详细]
【台灣新聞組╱台北報導】「台灣2024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10日公布,「貪」在57個候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