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才落幕的G20財經首長會議發表公報,各國將採貨幣政策等所有工具,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國29日晚立馬宣布,3月1日起全面調降存款準備率;今年中國貨幣政策可望持續寬鬆,繼續有降準或降息的可能。 全球經濟的確很難樂觀。國際貨幣基金(IMF)1月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3.6%下修為3.4%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在2月將全球成長率由3.3%調降為3.0%,景氣寒氣逼人,經濟復甦只能寄望第二季以後了。 經合組織更加看淡全球景氣,是因為各國經濟明顯更加惡劣,特別是「金融不穩定的風險顯著」,讓它不得不做出更加悲觀的預測。除了對中國的預測6.5%稍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的6.3%外,對美國(2.0%)、歐元區(1.4%)、日本(0.8%)、巴西(-4.0%)的預測,都相當冷峻。 在此大環境下,美日貨幣當局都做出類似回應:去年底還信誓旦旦一定會調高利率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除一再拖延升息動作以外,近日更一反常態暗示,美國不排除實施負利率,驚動全球各界。日本更從2月中旬起,對一般銀行在日本銀行的活期帳戶新增存款,收取年率0.1%的利息,促使銀行強化放款和投資,以刺激景氣回升。 美日當局沒說出口的,是低利率或負利率將迫使本國幣為賺取較高利息而外流,造成貨幣貶值而坐收促進出口、激勵成長的附帶效果。但這將激起他國仿效,造成國際金融市長動盪、干擾國際經濟活動,反而不利成長。 相較於美、日全力藉由利率政策來刺激景氣,中國的態度就非常不同。就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即將召開前夕,李克強總理日前表示,中國結構調整已取得成效,將堅持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及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採用競爭性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即使從北京的降準動作,恐怕將對人民幣構成新的貶值壓力,但中國政府顯然還將採用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方式,來刺激經濟成長,不會以低利率或負利率做法,陷入和其他國家進行貶值競賽的「零和賽局」。 至此,世界大國彷彿又陷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孰優孰劣的測試之中。重貨幣政策者認為,利用貨幣供給增加或利率降低,可讓民間增加借貸而快速擴張民間需求,達成加速景氣之效。重財政政策者則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或利率調低後,在失業率不高的情況下,只會帶來物價上漲,不會刺激景氣。 然而,上述看法都屬傳統經濟學理論,不太重視資金在國際間流動造成的影響;在目前全球化下,貨幣資金可以隨時移動到海外,貨幣供給增加或利率調低後,大量國內資金可以迅速兌換成外幣,投資到獲利較高的國外市場,因此對國內經濟的激勵效果相當有限。 這也是歐盟、美國和日本再三使用貨幣擴張或利率政策,都無法顯著改善經濟的原因。在此情況下,財政政策或擴大政府公共支出,雖然建設耗時、效果較慢,但卻會紮紮實實地轉換成有效的連鎖需求,一波波地激勵民間消費,最終反映在經濟景氣上。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大選連連製造高潮的川普,也大聲疾呼美國的基礎建設大幅落後新興國家,道路、橋樑和機場已像第三世界國家的水準,必須大力投資改善,來振興經濟;這就是典型的「財政政策」作法。但遺憾地是,完全沒得到美國官方的回應;好像世界各國目前的政府,都沒有耐心從事耗時的基本建設,只能炒短線、走捷徑,企圖以利率和匯率調整來獲得立竿見影之效。但即使事實已證明其成效不彰,各國央行還是樂此不疲、重施故技,寧願掀起國際匯率大戰、競貶貨幣來抵銷成效,卻不願投注心力在效果明確、但需時較長的財政作為上。 中國的聲明顯然是有事實支持:北京正大力爭取基礎建設出口,包括到海外建設港口、高鐵、核電、繼續支持國內的高鐵、地鐵等建設、支持民間到海外併購來全力發展「紅色供應鏈」;利用「一帶一路」傾力建設通往中、西亞的國際交通路線以擴張出口、投資高效率廠來汰換低效產能。預料不用太長時間,應該可以看到中國這種財政政策帶來的結構調整成效。 財政政策可能的限制,就是政府的負債狀況。但無論是美國、日本、歐盟,卻都還沒有嚴重的債信問題;看來只能以「短視近利」來解釋此種現象,這大概也是民主選舉,選民壓力所產生的代價吧? |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立法院朝野黨團原訂今晚餐敘,尋求如何為卡關的總預算案解套[详细]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為化解明年度總預算案卡關僵局,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立法院長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