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三月,台灣實施了首次總統直選,至今正好20年。轉眼間,台灣已歷經3次政黨輪替,產生首位女總統,民主道路越走越堅實。但隨著價值的日益多元,台灣的藍綠對峙、社會分歧也日趨嚴重,更讓人憂心的是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 經過20年的民主震盪,許多台灣民眾應該都已了解:台灣要追求的不再是「建設至上」的模式,不再一味追求數字翻倍的成長,而是要求取更多元、更健康、更均衡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應以犧牲環境、犧牲弱勢勞動者、乃至透支下一代的未來為代價,不論從事生產或消費活動,都必須具有永續、共榮、互利的概念。 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台灣整體經濟的經脈受到了重大衝擊。其間,或因決策者及經營者的腳步跟不上思潮變化,或因為政治力的霸凌、干預和反覆,台灣經濟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去年經濟成長連「保一」都失守,出口連拉出13根長黑,這都還只是短期現象。若看看平均國民所得不進反退、青年薪資多年凍漲,以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可見台灣經濟在「均」、「富」兩線皆告失守,病情嚴重。這些,都有待蔡英文上台之後,能為台灣找到新的活路。 根據泰國世界日報系對百大公協會的調查,四成的產業領袖對蔡英文領導拚經濟具有信心;若再加上抱「持平」態度者,超過八成的產業領袖對蔡英文執政懷抱期待。然而,這只是企業界「主觀層面」的想法。若進一步檢視業者對台灣「客觀形勢」的看法,則可發現他們充滿了憂心;其憂心的問題有三:一是台灣經濟表現深受國際景氣衰退拖累,二是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進度太慢,三是兩岸貨貿談判今年無法完成。這些客觀面的問題,恐非一味天真樂觀即可解決。 簡言之,企業界對於蔡英文執政的信心,在主觀期待和客觀判斷上具有相當落差。而影響此一落差的因素有二:一是台灣的政治整合,二是兩岸關係的良莠。就前者而言,蔡英文已取得「完全執政」的優勢,以她的智慧和手腕,其實不難創造出新的政治風格。就後者而言,蔡英文雖祭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及「維持現狀」兩大法寶,但對中共催逼甚緊的「九二共識」她拒絕鬆口;在這種情況下,兩岸談判及區域經貿整合的進程必難免受到影響。 不可諱言,兩岸關係的跌宕起伏,每次政黨輪替都會重演一次,這也是影響台灣安定的一大因素。不僅如此,每次政黨輪替,都會附帶演出政治清算和鬥爭,乃至不必要的政策翻盤;輕則造成建設延宕,重則導致國家重大計畫夭折或半途而廢,政府財政或民間投資之損失難以計數。試想,近年來台灣已經少見重大建設,但政府財政依然入不敷出,多少公帑因政策反覆而虛擲,多少民間投資因而卻步或出走,這些看不見的折損又要向誰追討? 20年民主路,台灣走出了悲情與威權統治,進入一個更懂得多元和尊重的社會,這是可喜現象。但如果不自滿或自欺的話,大家也不能假裝沒看到台灣經濟正卡在一個前所未見的瓶頸,逐漸失去其動能;政府提出的美好口號多如牛毛,卻無法化為現實。這點,不僅已影響到台灣的整體國力,也消磨了國民的自信。如果民主化20年是以經濟的減損為代價,那麼,今天也到了政治反哺經濟的時候了。520之後,蔡英文如何推動「新政治」,把民主的動能化為經濟發展的活水,深受關注與期待。 |
【台灣新聞組╱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深陷京華城案,再被爆料妻子陳佩琪多次用AT[详细]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11日登場,邀請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