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日公布2月外匯存底為3.2兆美元,比1月下降286億美元,連續4月下滑,但降幅明顯放緩,優於預期,主因是匯率趨穩及春節等因素。 路透報導,分析指出,春節假期令2月交易日減少,且國際美元出現回調,人民幣貶值預期淡化,緩解資金外流壓力。雖然外匯存底變化仍受制於內外部環境變化,但未來外匯存底預估不會再出現持續大幅減少的局面。 自2015年10月曇花一現增加113億美元後,中國外匯存底已連續4個月減少,其中,去年12月在美國聯準會正式啟動升息周期的衝擊下,中國外匯存底規模一度創紀錄下降1079億美元。今年1月則下降994億美元,至3.23兆美元 中國2月外匯存底規模為3.2兆美元,高於預期的3.19兆美元,2月下降286億美元,也優於預期,原先預估下滑409億美元。 瑞銀報告指出,1月人民幣對美元明顯貶值、資本大規模流出;2月匯率趨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1月底小幅升值約0.5%。因此資本外流可能會有所放緩。 另外,2月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進入觀望期,過去單一的持續升息預期開始顯著分化,美元指數走弱,緩解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和跨境資本外流的壓力。 新華網報導,中國人行還公布,2月黃金儲備比1月增加至710.06億美元,達5750萬盎司;1月黃金儲備為635.7億美元。 人行副行長易綱日前稱,外匯存底下降可以用「藏匯於民」來解釋,指官方外匯存底,通過市場購匯的管道轉變為民間持有。他表示,中國外匯存底會保持合理適度的水平。 中國外匯存底已從2014年6月底3.99兆美元的高點下滑至去年底的3.33兆美元。 民生報告指出,內部看,貶值預期依舊存在,結售匯意願尚看不到逆轉信號,經濟只可能反彈並未反轉,結構性下行壓力依然在,下半年尚不明朗。從外部看,人民幣相比其它新興市場貨幣仍較強勢,過去被動跟隨升值過多,仍有一定調整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