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共和黨初選開始以來,川普勢如破竹,截至3月8日,在已舉行投票的23州中,他已贏了15州;情況已很清楚,川普的支持者主要是白人,在白人中又以「沒有上過大學」的勞工階層為主。白人選民占了全國選民的72%,而勞工階層白人又占共和黨選民的多數,川普爭取到他們的支持,難怪「川普現象」繼續燃燒。但為什麼這些選民會支持他?「川普現象」是從未見過的選舉現象,輿論都說他出言不遜,說話惡俗,但是他討好民眾的競選方法(民粹路線)有沒有深層的意義? 主流媒體喜歡說,支持川普的白人是「中產階級」;其實,這個所謂中產階級,就是沒有上過大學的勞工階級。二次大戰後,直至1980年代,只有中學文憑的工人,收入可以買房買車,是可以實現「美國夢」的族群,按照美國的標準,他們就是「中產階級」。但1990年代以後,「全球化」興起,美國的製造業工作機會被移到外國,「去工業化」的結果,就是工人失業;2009年以後,又出現經濟大衰退,失業情況更為嚴重。結果是,以前的中產階級,淪為社會的底層。 聯準會去年曾有報告說,「中產階級」的家庭實質中間收入(real median income),1989年時為5萬4000元,到2013年,減少了16%,只有4萬5248元;僅有高中文憑的工人,由1990到2013年,收入減少了13%。以密西根為例(川普8日贏得的州),由1969至2014年,家庭中間收入就減少了19%。 以白人為主的勞工階層,被主流媒體稱為「憤怒的白人」(angry whites)。不過,研究發現,他們有理由憤怒,因為過去15年,大量製造業工作被蒸發,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就算找到工作,薪金也不高;2009年以來,就算仍有工作,工資也停滯不前,已經六、七年沒有增加。這是川普在密西根州猛批「自由貿易」的原因,因為在工人眼中,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直接導致工作被外移的原因。 川普的民粹路線,如果沒有勞工階層的困難作為基礎,不可能成功的。他的基本競選策略是:華府失敗(包括共和黨人),導致美國衰落,經濟不振,工作外移,工人失業,因此必須改革,而他則是最能振興美國的人;所以他大罵移民搶走美國工人的飯碗,大罵中國和墨西哥,因為美國的工作被移到兩國。他又承諾說,如果他當選,將會把1100萬非法移民驅逐出境,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徵高關稅。 表面上,白人勞工階層仍自稱中產階級,但實際上已淪落到可悲的景況。去年底公布的國家科學院(NAC)報告顯示,美國的中年白人自殺率高得驚人。報告有兩個重點:第一,1978至1998年,美國的中年白人(45歲至54歲)自殺率每年下降2%,與另外六個先進工業國(英、德、法、澳、加、瑞典)大致相同;第二,但1998至2014,美國的中年白人自殺率不跌反升,升至每10萬人就有超過200人自殺,五年之間,自殺的中年白人接近50萬,但另外六國的自殺率,則與之前一樣繼續下跌,只有美國有截然相反的發展。 為什麼美國中年白人的自殺率會那麼高?研究人員將酗酒致死和服藥過度致死也包括在「自殺」中,使自殺率提高了,但就算不計這些情況,自殺人數仍多得驚人。為什麼會如此?如果我們拿「中年白人自殺」與「川普得到勞工階層支持」合觀,意義就特別發人深省。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發現,貧窮、寂寞和絕望,是酗酒、服藥(主要是用來止痛的鴉片類藥物)和自殺的原因;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中年工人,在製造業消失的風潮中,最可能失業,就算仍有工作,收入也不高,不但美國夢無望實現,而且不能去健身室做運動、不能吃有機食物、社交生活減少,有的只是貧窮和寂寞;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往前看,退休生活已成絕望。這是美國中年白人自殺的基本原因。 展望剩下的初選,川普很可能繼續挺進。15日舉行初選的俄亥俄和佛羅里達州,將極為關鍵,由於這兩州採「勝者全取制」,得票最多者可拿走全部黨代表票,如果川普再連下這兩州,主要對手克魯茲的黨代表票數,將更為落後,再難追上。除了克魯茲,川普還有兩個對手,魯比歐是佛州的聯邦參議員,凱西克則是俄州州長,如果兩人在「自己的州」也輸給川普,他們就不得不退選;他們一旦退選,選票可能轉到克魯茲身上,這將會為選情增加變數。川普最終贏得提名的機會仍然極高,主要原因正在於他的民粹路線,獲得憤怒的白人死忠支持。 |
【中國新聞組/北京2日電】中新網報導,2024年12月31日晚,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東礦[详细]
【台灣新聞組╱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等4人涉京華城等案本月27日被起訴後交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