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彭博新聞社報導,自1999年以來,中國企業向客戶收取欠款,從未遭遇這麼多困難。 中國公司如今完成交易收取現款約需83天,是其他新興市場競爭者的2倍;近2年,中國國營企業的應收帳款暴增23%,金額高達約5900億美元。專家並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苦日子。 這些積欠帳款顯示,從工業界到高科技、消費品等這些積弱不振的企業的現金短缺,威脅的不僅是銀行和債券持有人,也使中國錯綜交織的廣大供應鏈受到衝擊。由於今年預期中國公司宣告破產的數字將攀升20%,更多中國企業可能被迫在2個選項做取捨,1個選項是對可能無法償款的客戶擴大信貸,另1個是切斷供應,任由銷售下降。 「紅色資本主義:中國非凡崛起之下的脆弱金融基礎」作者之一侯偉(Fraser Howie)說:「這對整個中國經濟將有衝擊效應。」 中國企業收取客戶欠款愈加困難的主因,報導認為,是因1990年以來中國經濟明顯減緩,使中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受到壓力,同時產能過剩使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前所未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