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經濟之癌」,是指中國企業的債務,目前負債總額已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50%,等於兩年半的GDP,債務巨大,迅速膨脹,形同泡沫。 中國近年為了「保八」「保七」,採取「投資和借貸」的刺激經濟政策,一方面由政府出資,另一方面鼓勵國企和私企向銀行借貸,利用貸款投資,刺激經濟增長。這項政策連年推行後,企業借下大量貸款,但由於經濟持續放緩,企業盈利能力有限,加上大量借貸,造成嚴重產能過剩。 企業是經濟體系的重要環節,但放眼中國,無論國企或私企,到處都是債務沉重的「殭屍公司」。這些公司行屍走肉,失去經濟活力,還不起債,成為拖累經濟的核心;它們向銀行借下的壞帳,也成為經濟之癌。 表面上,中國銀行貸出的款項,很少出現倒債,但壞帳的實際數量卻遠比表面高很多;國企和大部分銀行都是國家所有,國企少有倒債,只因銀行一直沒有要國企還債。雖然如此,不少鋼鐵、造船和煤炭等國企,還是不斷傳出還不起債的消息。「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又有一家造船國企,拒還21億7000萬美元債務。研究發現,企業負債數量和銀行的壞帳數量已形成泡沫,成為中國經濟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滅,釀成巨大災禍。 中國政府當然知道其中風險,多次宣示要進行改革,譬如讓殭屍公司破產、讓國企證券化、讓私人資金入股國企等,但卻一直未見行動,害怕一旦改革,會導致國企破產、裁員、甚至倒閉,引起社會動盪。但中國政府早晚須對企業債務和銀行壞帳採取行動,清除失去活力的殭屍公司,才能推動經濟改革;壞帳一日不清,債務一日不解決,經濟轉型就無法展開。 兩會期間,官員多次傳出,政府終於出手要整治債務,方法是「以股換債」。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恐慌,經濟界擔心,政府不再承擔債務;於是,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正式回應,談到以股換債的政策。 新政策內容包括:一,容許銀行將壞帳出售,投資者和管理公司可以購買;二,投資者和管理公司買入壞帳後,可以股換債,對負債公司進行管理;銀行不出售的壞帳,也可以債換股;三,銀行出售債務的政策,開始時只作試驗,規模不會很大;政府會監控,避免出現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情況(當時,由次貸衍生的金融商品失控,釀成大禍;前車可鑑,以股換債,將力求避免失控)。 但這樣的辦法行得通嗎?可解決債務危機嗎?輿論反應都持懷疑態度。周小川說,新法是要讓銀行拋掉壞帳,會計帳目改善了,就可用賣債所得款項,進行新的貸款活動;由於新的貸款不再是「不良貸款」,將有助推動經濟發展。但出售壞帳,雖然可讓銀行帳目變得好看,卻不能真正解決債務問題。 第一,壞帳就是壞帳,就算出售了,仍是壞帳,只是轉移到經濟體系中的另一個位置而已,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第二,以債換股之後,銀行手中持有殭屍公司的股票,風險擴大,將直接面對股市的波動,且中國經濟正在減速,股市可能長期波動。 第三,銀行必須保持一定儲備,才能在金融動盪時保持穩定,所以出售壞帳、或以債換股的數量,都不可能太大;數量不大,則難以解決龐大的債務。 第四,國企和大部分銀行都是國家所有,所以銀行貸出的款項,以及國企所借債務,實際上都是國家的錢。說到底,壞帳不值錢,出售時售價必低,等於讓國家破財,債務最終還是由國家承擔。現在問題是:到底政府願意砸多少錢進這個巨債黑洞?太多,政府不願意;太少,對解決龐大債務幫助有限。 第五,中國和日本都曾用過類似方法處理銀行壞帳,但效果不佳。1999年,中國的銀行曾出現大量壞帳,當時政府也讓銀行出售壞帳給資產管理公司;政策實施初期,銀行壞帳減少了,但管理公司買入的壞帳,卻成為長期問題,直至現在還有資產管理公司被當年的壞帳所困。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次人大會議,「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投訴說,壞帳價值低,難以處理,還要求政府出手救援。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也曾使用這招,讓銀行出售壞帳,但功效不佳,反而成為長期拖累經濟的潛伏性癌症。 李克強總理在人大會議上說「沒有過不了的坎」,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今年成長可保6.5%以上;但中國經濟轉型舉步維艱,單在債務改革問題上,既要使企業復活,又要避免銀行危機,實在太不易,埋伏著重重危機。 |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康芮颱風昨下午1時40分自台東成功鎮登陸,不到5小時就減弱成[详细]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國軍對美採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陸軍今年派官兵赴美受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