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3月歐元區通膨連續第2個月下跌,但跌幅放緩,而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膨則加速成長,為歐洲央行(ECB)在4月1日開始擴大購買公債以拉抬通膨的前夕,帶來較為正向的消息。 但這波成長部分是受惠於復活節的1次性效應,因此也將不會持續嘉惠未來幾個月的通膨。 歐洲統計局3月31日公布3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1年前下降0.1%,如市場預期,但跌幅略優於2月下滑的0.2%,核心CPI則上升1%,高於2月的0.8%,主因是食品和服務價格日益升高,抵銷大幅下滑的能源成本。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柯萊恩說:「核心通膨率復甦成長讓決策官員鬆了口氣,因他們原本擔憂低迷的能源價格會導致物價和薪資的負向循環,而目前核心通膨仍呈現停滯的態勢,因此至少不是往通縮邁進。」 不過,3月歐元區通膨年增率較2月溫和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受惠於提早來到的復活節節慶,使得德國等地業者改變定價模式,因此未來幾個月的通膨將不會受到相同的推力,而大幅升高的核心通膨則是因能源成本較低所致。基礎通膨仍是穩定而偏低,也將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ECB總裁德拉基3月宣布一系列的寬鬆措施以拉抬通膨,包括再下調已為負值的存款利率,以及4月1日起每月購債金額從600億提高到800億歐元。 聯合信貸駐米蘭歐元區首席經濟學家瓦利說:「我們已見到能源對整體通膨造成相當大的向下壓力,而目前的貨幣政策沒辦法面面俱到,但短期間這是唯一可行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