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俄羅斯3月石油產量創蘇聯解體以來的新高,加上伊朗經濟制裁解除後石油出口量已增加近1倍,不僅使全球油市供給過剩的程度更加嚴重,也使各主要產油國間的「凍產」協議更加備受質疑。 俄羅斯能源部指出,3月原油及輕油(又稱冷凝油)產量比去年3月增加2.1%,平均每天生產1091.2萬桶,比1月時的高點1091萬桶還微幅增加。目前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增加10%,達每天559萬桶。 不過,俄羅斯石油能源部長諾瓦克強調,俄國長期平均產量不會超過1月的生產水準,不會傷害凍產協議。 另據伊朗石油部長桑賈尼表示,「伊朗石油及冷凝油出口量目前已超過每天200萬桶」,比1月16日經濟制裁解除時比1月16日經濟制裁解除時加約逾1倍。 之前由於沙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及卡達等國協議「凍產」,帶動國際油價從1月的低點反彈近40%,達到每桶40美元上下。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大部分國家、俄羅斯及一些其他非OPEC產油國預訂於4月17日在杜哈召開「凍產」會議,但沙國第二順位王儲沙爾曼1日表示,只要有任何國家增產,沙國也會增產,伊朗也不例外,但伊朗之前曾再表示計劃增產,因而使1日國際油價重挫逾4%。 分析師擔心,在4月中旬多哈「凍產」會談舉行前,俄國、伊朗的原油產量不減反增,加上沙烏地阿拉伯暗示不會凍產,國際油價恐怕面臨新賣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