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5日表示,IMF在4月12日更新「世界經濟展望」時將下修成長預估;全球經濟展望「處於警戒狀態,而非警報已響」。她並認為歐、日採取的負利率政策對全球經濟的「淨效果為正數」,但須慎防副作用。 拉加德趕在IMF即將於下周召開春季會議之前指出,過去6個月間「成長動能流失」;全球經濟正面臨成長風險,先進國家還未能接下「成長之棒」。 她指出,美國成長平平,部分是因為美元強勢,歐洲的問題是低投資、高失業,日本則是成長與通膨均不如預期。中國經濟在轉型期間,會出現成長減緩;巴西與俄羅斯的衰退比預期更嚴重,中東國家則飽受油價下跌打擊。 不過她也表示,歐洲央行(ECB)最近擴大寬鬆措施,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速度「顯然轉變」,已提升經濟信心。 她說:「最近ECB及日銀實施負利率,雖然這並非沒有副作用,但在當前情況下淨效果為正數。」 她再度呼籲各國須三管齊下,即落實結構改革、擴張財政支出及寬鬆貨幣政策。例如美國應以擴大所得稅扣抵,提高聯邦基本工資,並加強家庭福利,以擴大勞工供給;歐元區各國政府應加強職訓及工作媒合政策,協助更多人找到工作,尤其是年輕人。她並呼籲各國增加基礎建設及創新投資。 她對美國總統選戰中民粹主義抬頭也提出審慎看法。她指出,「歷史一再告訴我們,這(保護主義)是一條走向悲劇之路」。 她並指出,全球市場才剛開始感受到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由於「中國與世界金融整合將加速,未來幾年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外溢衝擊將大幅擴大,對全球金融的影響力也將逐漸與經濟力量並駕齊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