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切换风格
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泰国世界日报

搜索
热搜: 泰国 政治 攻略
泰国世界日报 首頁 綜合 乡情 查看内容

春耕 潮汕田間盡是「60後」

2016-4-11 09:00| 发布者: Lemon| 查看: 2501| 评论: 0 |来自: 《汕頭日報》

【潮汕訊】《汕頭日報》報導,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季是農民一年中開始播種的季節,廣大農村地區的田間地頭熱火朝天的春耕場面,一直以來都是一幅幅富於感染力的畫面。近日,在綿綿春雨中,記者來到田間地頭採訪時發現,在阡陌之間辛勞耕作的農民,絕大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農,年輕人到哪裡去了呢?
沿著金鴻公路,一片片農田延綿不斷,在許多鄉村的田間地,只有一些兩鬢斑白的老人在耕種,他們有的揮動鋤頭犁田,有的彎腰插秧,有的背負沉重的藥箱正在噴灑農藥……記者走進幾處田地,都很少看見年輕人的身影。
一位正在插秧的老人正在路邊休息,得知記者的疑問後,老人家道出了答案。如今,由於耕地種田掙不了多少錢,多數年輕人不願從事農活,所以在地裡勞作的村民們幾乎都是「60後」(60歲以上)的「爺爺級」農民,在田間,年齡50多歲的要稱「小伙子」,80歲的不能算是最老。老人們來地裡耕作,主要還是放不下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稻田,放不下對土地的感情。村子裡的許多年輕人都到玩具廠、毛織廠當工人或者管理人員,平時都很忙,即便是春耕最忙碌的時節,也幫不了家裡。以前,每逢農忙時節,都是年輕力壯的後生仔在地裡忙碌著,老人們負責準備飯菜等後勤工作,可如今,已經很難把年輕人留在田地裡。「以後我們動不了了,靠誰種田?」老人家發出一聲嘆息。
從潮陽區的純農地區金灶鎮也了解到,目前的水稻種植、水果種植的從業者多數是老年人,一方面,農業種植的收入相對較少,年輕一代的農家子弟紛紛洗腳上田,到工廠打工或者從事服務行業、經商;另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積太少,比如金灶鎮人均耕地面積僅有兩分多,傳統的種植業確實帶不來什麼效益,自然留不住年輕人,而只有大面積規模化的機械作業,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帶動效益。
「潮汕老農」,曾經是一個充滿鄉土情懷和農耕榮光的詞語,潮汕地區農業生產精耕細作的特點一直廣受傳誦。然而,隨著「老農」們逐漸老去,年輕人蜂擁洗腳上田,誰來延續傳承「潮汕老農」的耕作技術和榮光?

60多歲的謝伯挑起重達百斤的水灌溉,在這裡是很普通的事。(取自《汕頭日報》)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新闻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本文作者个人意见,与世界日报立场无关;
2、世界日报所有新闻由责任编辑编译后发表;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责任编辑和世界日报编辑部的同意;
4、责任编辑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5、本站部分内容翻译自泰国媒体,但并不代表世界日报赞同其观点并为其观点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热点图文
推荐阅读
單身經濟捨得花
■記者林則宏/報導報告稱,年輕單身群體花錢基本尚是為了便利、悅己...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中國風狂吹白俄羅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查看全文
向精日分子 宣戰
圖為舉著抗議日本、抵制日貨布條的群眾(圖,中新社資料照片)。■記...查看全文
張首晟隕落的物理學驕子
他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少年成名,他是大師楊振寧的得意門生,他因...查看全文
手机版

轻松读报,链接世界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世界君亲密互动,还有劲爆奖品等你来拿!

官方微博

最快最准泰国即时新闻,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