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化書院孔子課堂訊】時值4月,農大孔院下設東方文化書院孔子課堂4月4日舉辦了中國傳統節日系列講座之「頂禮焚香,追遠清明」的主題活動。書院師生100餘人參加此次講座活動。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成為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也叫「禁煙節」、「冷節」、「百五節」這一天禁煙火,只吃冷食。因為寒食和清明相隔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便成為清明節的基本主題。2006年,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方文化書院孔子課堂從師生的興趣點出發,安排了精彩的文化活動,首先,葉欣怡老師在清明主題講座中,給同學們介紹了清明的歷史淵源、民俗活動以及相關的中國八節的知識。然後她重點介紹了學生們感興趣的傳統飲食和祭祀活動。 清明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飲食文化。「蛇槃兔,必定富」。「蛇槃兔」是一種面點,它是山西流傳2500多年歷史的清明寒食必備美食。蛇槃兔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餳,飴糖,是古代寒食節的專備食品。「海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市遠無餳供寒食」,「簫聲吹暖賣餳天」等眾多的提到飴糖的寒食詩作中不難看出,古代過寒食節必須有飴糖;清明螺,即田螺、螺螄,清明前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間,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青團子,是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 在深入了解了清明的飲食文化之後,葉老師結合生動形象的圖片向大家介紹了清明掃墓頂禮的祭祀活動以及清明踏青蕩秋千等習俗,讓在場師生稱讚不已。東方文化書院孔子課堂的「中華文化系列講座」開設以來,以寓教於樂的形式介紹中國文化。清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以講座、互動問答、品嘗包子等形式相互穿插,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讓大家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