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試想一個場景:要趕往某處,卻不熟悉路況,這時乘客拿出手機,點選App,輸入目的地。幾分鐘後,一輛車出現載客,完美避開塞車、穿過捷徑,把乘客安全且準時送到,乘客下車直奔目的地… 中間少了什麼?是的,這部車上只有乘客,「司機」就是電腦、網路及全車大量的晶片,透過偵測路況與運算,計算後讓乘客以最快方式到達目的地。 從汽車問世以來,人類駕車似乎天經地義,但從交通事故來看,人其實是駕駛過程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如今科技界正挑戰讓原本輔助的自動駕駛成為駕車主體,讓駕車成為有序、可控制的行動。 從去年到今年,車界與科技界最夯的話題就是無人車,今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各家車廠展示的無人車及多項功能,令消費者愈來愈能想像未來的美好願景。 以機器取代人,未來駕駛是一連串零組件的結合:車頂有一個小小的雷達感應、配備像機、GPS系統和遍佈車身周圍的感測器,用來代替人的眼睛、耳朵和反應神經,最重要的大腦與神經,則由電腦、雲端計算與網路取代。乘客上車後,透過晶片辨識身分和目的地,車輛自動以最短路徑前進。 對車商或科技業者來說,無人駕駛車代表產業的全新革命。 美國知名產業諮詢機構麥肯錫顧問公司調查研究指出,無人車將引領產業的十大革命,包括汽車廠商依照功能、將有不同的戰略;大眾消費市場將出現各種創新的使用模式,例如分時、共乘等搭乘模式;汽車的銷售與客戶服務和維修也有極大改變;車險供應商甚至整個汽車供應鏈都可能全面洗牌。而重要的駕駛安全部分,因為無人駕駛車受電腦的控制,及配備先進駕駛支援(ADAS)系統的車輛普及,可望降低事故。 自駕車須大量使用車聯網技術,牽扯到資訊交換安全性等實際問題;重要的是,法規與用路習慣也要調整。 Google領跑 百度謀超車 從去年跨越今年的熱門科技應用,無人駕駛汽車可穩坐前三名,這項商品在Google宣布加入戰局後暴紅,也成為亞洲與歐美汽車大廠、網路業者的科技新戰場。Google研發在前,號稱「中國Google」的百度則打算「彎道超車」,競爭正熱。 雖然Google無人駕駛研發和測試啟動較早,但中國官方與業者似乎打算超英趕美。百度集團旗下百度研究院研發的無人駕駛車已於2015年12月上旬,在北京開30公里,完成不少「指定動作」,包括U字型轉彎、變換道路、超車等動作。 百度還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宣布將在三年內商轉、五年內量產,百度從無到有,一下趕上歐美各大車廠數年的研發,百度自稱研發並非照傳統汽車業者的作法,而是利用技術優勢,與政府、科研機構、汽車廠商緊密合作。 百度第一輛無人車是以BMW的產品改裝,在車頂加上雷射雷達以感知路況。行車時,工作人員坐在副駕駛座位,輸入目的地後,讓汽車自動規畫並且上路。中國官方還讓百度無人駕駛汽車走上「實境演練」。 汽車業者分析,如果無人車正式上路商轉並量產,最有可能運作的地方是美國加州與中國北京。這兩大城市正代表無人駕駛車的兩大發展趨勢,加州矽谷是所有創新技術的發源地;中國是成為大眾運輸一環,可紓解受交通壅塞之苦的北京路況。 什麼是無人車? 無人駕駛汽車又稱自動駕駛汽車,為自動化載具之一,有傳統汽車運輸能力,亦能自動感測環境及導航,不需人為操作駕駛。根據定義,自動駕駛汽車能透過感測輸入的資料,更新其地圖資訊,讓交通工具可以持續追蹤其位置,即使條件改變,或汽車駛進未知的環境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