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訊】《梅州日報》報導,安徽籍的易繪和江西籍的吳方輝是大學情侶,畢業後雙雙選擇紮根梅縣人民醫院(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如今已分別成為該院兒科和心血管內科的骨幹醫師。這13年來,他們一直奮戰在救死扶傷第一線,以精湛醫術和敬業態度受到許多病患的讚譽。夫妻檔醫生齊上陣除「病魔」,讓他們有著與尋常家庭不一樣的甜蜜和辛酸。 易繪是兒科病區的區長和副主任醫師,時常要面對無法表達病症、病情變化快的小患者。她表示:「兒科是「啞科」,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觀察、問診須倍加仔細。加上平日連續4小時的門診坐診,連喝水、上廁所都是奢侈。」剛下夜班的易繪略顯疲憊,她的丈夫吳方輝卻剛來上班,兩人同在一棟樓卻難見上一面。吳方輝說:「她診斷病情需要很果斷,因此她表述時沒有差不多,只有是和不是。」易繪已是兒科的「一把手」,往往在短短幾分鐘內要判斷病情並進行搶救。 夫妻倆日常聊天離不開病患、診療等話題,也善於分享工作中的悲喜。「比如手術中患者病情突變,在驚險的瞬間能準確判斷完成搶救,我們的心情比病患家屬還激動。她很能理解我心中的那種喜悅感。」吳方輝是心血管內科的副主任醫師,尤其擅長冠脈介入等心血管內科疑難病。他說:「冠脈介入手術以高齡患者為主,就像是刀尖上的舞蹈,雖是微創手術,但往往伴隨著出血、心律失常或心臟停止等危險。」憑過硬的技術,他為多名高齡老人和1名百歲老人成功進行手術。 2012年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以來,他們團隊24小時待命,搶救成功率達95%。 醫生能救死扶傷,同時也很「危險」。易繪經常要在下半夜處理病患,即便懷孕期間也不顧流產風險,堅守崗位。而吳方輝有次遇上特殊患者,為搶抓時機而暴露在X射線下開展手術。「醫生是我們熱愛的職業,解決患者病痛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手術台上沒有任何放棄和退縮的理由。」 每天早上8點準時查房,每4天輪值一次夜班,加班加點開展搶救手術是常態。兩人工作以來,有12個春節是在梅州度過的。 「去年第一次回江西老家過年,妻子則13年未回安徽過年。」吳方輝回憶說,有年除夕他臨時接到搶救任務,妻子也加班,孩子只能啃餅乾充飢,吃年夜飯時已響起跨年的鐘聲。易繪懷孕6個月前還要上夜班,但她覺得這是最浪漫的一段時光。她說:「他會給我送夜宵,有空就當我的「實習生」,幫忙寫繁雜的病歷資料。兩人能在一起就是一種浪漫。」 「最愧疚的是沒能時常陪伴父母和孩子。」同為醫生的夫妻倆,一直缺席孩子的郊遊活動和學校開放日、家長日。「平時孩子最關心的是今天誰能回家陪他。」吳方輝說,為此,父母特地從江西搬過來,既是照顧孩子,也是照顧他們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