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全球貿易戰與保護主義已進入新紀元。新貿易障礙並非關稅,而是一種隱形的障礙:即各國央行利用貨幣政策來壓低本身的匯率。無論本國經濟是否困難,央行都儘量壓低利率,使本國貨幣貶值。 工業國家的利率水準從1990年代初期以來便持續走低,美、歐、日、英、澳等國每次景氣循環的平均利率都比上個周期更低,近年更變本加厲。 從2015年初迄今,7大工業國家(G7)中有5國都降息;美國雖升息,但仍距零利率不遠,而且短期內再升的可能性已下降。日本於1月實施負利率,歐洲央行3月又將負利率再壓低。而且利率的底部何在仍難確定。 至於20大經濟體(G20),大部分國家都降息,只有2個拉丁美洲國家因通膨惡化而升息。 工業國家利用降息來壓低匯率,原本是因為中國製造業崛起,不僅占領各國市場,並對各國輸出通縮,於是各國紛紛降息以消除通縮,同時也透過匯率貶值來保護本國產業。 但之後卻演變成所有先進國家彼此對抗,競相降低利率,並使匯率競相貶值;最早是美元,之後是日圓,現在主角則是歐元。結果是西方國家逐步擺脫保護主義逾40年之後,現在開始改打利率、匯率戰展開報復行動。 但現在超低利率已開始產生副作用,因為低利一方面懲罰儲蓄者及退休者,同時又推高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使無殼蝸牛及年輕人更無力購屋。結果卻使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對立升高。 低利率雖能讓民眾取得低廉的貸款,但目前民眾的負債已超過以往任何世代,增加貸款只會使他們更難以償還。但如果快速終結低利率,短期風險又難以承受。這場以金融手段進行的新貿易戰目前仍方興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