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 基隆港為了經濟發展,軍事戰略,沿岸幾乎都水泥化,老一輩基隆人熟悉踏浪、玩水的沙灘、海水浴場已成追憶,但在中正路,古名「跌死猴澳」的地方,還保有原貌,這也是基隆港0.01%的意外。 莊耀輝說,1971年,是基隆港最輝煌年代,在基隆港工作的工人有近8000人,港務局有2000多人,報關行1000多家,船公司、海關、運輸業等都很發達,周邊小吃店、娛樂業跟著熱鬧滾滾,帶動的產業鏈既深又廣。可惜後來電腦化、貨櫃化,人力大量被取代,加上台北港的開闢,基隆港繁華褪色,等待揚帆再起。 他是1969年從台南到基隆發展,在基隆港務分公司工作,早把基隆當第二個故鄉,他常帶遊客遊港,在路過中正路正濱漁港和基隆港分界點的一處岩石,一定會特別介紹。 他說,基隆港99.99%都水泥化了,只有古名叫「跌死猴澳」的地方保有原貌,這處岩石很硬,且水很深,不必再用水泥包覆,也不須開挖,是0.01%的意外,令人驚喜。 最近他忙著整理基隆港史,看著老地圖,他覺得以前的基隆港好美啊,但已經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