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遼寧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準備出廠的機器人進行最後的調試。(新華社) 【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6.7%,符合市場預期。但此增速低於去年第4季度的6.8%,且創2009年第1季以來的最低增速。國家統計局表示,短期中國經濟可能呈現U型、W型,中長期走勢可能近似L型。 分析師普遍認為,3月主要經濟指標轉好,主要是受貨幣持續寬鬆、財政政策刺激的帶動,第2季預計會比第1季再好一些;但經濟整體仍面臨較大放緩壓力,要走出困境還是需要深化改革。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指出,第1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人民幣15兆8526億元,年增6.7%。中國官方設定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在6.5至7%之間。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第1季國民經濟開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穩中有進態勢持續。但中國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下行壓力不容忽視。 盛來運指出,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築底回穩跡象。短期經濟可能呈現U型、W型,中長期走勢可能近似L型。他用16個字來概括第1季經濟運行情況:運行平穩、結構優化、亮點紛呈、好於預期。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03億元,年增2.9%;第二產業增加值5兆9510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9兆214億元,增長7.6%。 盛來運說,包括生產、需求、價格、實物量指標到預期指標都在反彈,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運行好於預期。一些國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對全年經濟增長預期都在6.6%以上。 中新網引述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依然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從3月開始,部分指標超出預期,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回穩轉好的積極訊號。 祝寶良認為,隨著前期貨幣投放、新項目開工發揮效應,部分企業開始補庫存,未來半年內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穩,預計第2、3季經濟增長可能略好於第1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