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繼承、經濟放緩雙重困境 更願將所有權變現 【泰國世界日報系综合報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面臨向下一代交棒的問題。但從金融中心上海到煤炭蘊藏豐富的北方省份山西省,這些企業家卻面臨著繼承和經濟放緩的雙重困境,他們現在更願意把公司的絕大部分所有權出讓給收購公司。 彭博新聞報導,這是一種結構性變化。自從中國在1994年向私有股權公司開放以來,諸如凱雷集團和科爾伯格.克萊維斯.羅伯特公司(KKR)等企業為了享受中國令人震驚的高速增長的紅利而被迫放棄控制股權。購買控股權將使得收購企業,能夠運用它們幾十年來在發達市場上磨礪的模式:收購被低估的公司,通過削減成本、更換管理層和大刀闊斧地修改戰略來使它們華麗轉身,不會由於根深柢固的創始者的抵制而受到妨礙。 據香港「亞洲創業投資期刊」報導,去年涉及控股權改變的占中國私有股權交易總價值的34%,比2014年的比重多出一倍以上。私有股權研究公司估計,排除所謂的套利交易,「控股權」交易從2014年的49億美元躍升至去年創紀錄的68億美元,而這僅占總交易額的13%。 雲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德里克.蘇爾傑表示,他正就收購事宜與至少10家中國企業商談。這些企業的創始人或管理者正想著退休,賣掉控股權。它們中有一家是山西省的一個零食生產商。該公司創始人的兒子在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在香港一家投資銀行就職,現在香港一家大型會計事務所工作。 香港私有股權公司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合夥人艾瑞克·辛(音譯)說,該公司正與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紡織品公司商談。該公司從事染布行業,主要向中東出口。近年來在銷售額下降、勞動力成本增大和人民幣升值的幾重擠壓下,企業不堪重荷。46歲的企業主希望有人把它買斷,移民到英國,從而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在英國接受教育。 對於一些中國企業家,賣掉公司的主要動機是想過上更悠閒的生活。蘇爾傑說,他正在商談的兩家公司的老闆希望退休,專注於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如禮佛等。 |
【編譯勤勤/曼谷報導】當前,曼谷前往難府的機票十分昂貴,尤其是在周六和周日、以及[详细]
【編譯黃冰/曼谷報導】第5部域網路警方搗毀一夥以做功德為藉口、誘騙受害者錢財的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