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北京18日電】中國6日發射實踐十號衛星,將5000枚老鼠初期胚胎送上太空, 數日後傳回好消息,老鼠胚胎順利在太空中完成發育,這也是世界首次實現哺乳動物胚胎在太空發育。 觀察者網報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段恩奎說,人類之前曾經兩度嘗試哺乳動物早期胚胎在太空發育,但未成功。第一次是1996年,美國哥倫比亞太空梭將49隻老鼠胚胎送上太空,但無一發育,此後國外再無進行此類實驗。第二次是2006年,段恩奎領導的團隊利用中國實踐八號育種衛星留軌艙,開展小鼠4細胞期胚胎太空發育實驗,結果也失敗。 第三次就是實踐十號任務。段恩奎表示,「這十年來我們沒有放棄,這一次終於成功了,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了哺乳動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完全可以發育到囊胚階段」。 段恩奎透露,中國科學家將龐大複雜的胚胎實驗室,濃縮成一個微波爐大小的培養箱和一個電控箱,具備密閉培養、自動搜索識別顯微成像及圖像下傳等功能,此外又研製出適合太空遙操作的胚胎固定技術,而小鼠兩個胚胎細胞在72小時左右就發育到囊胚,和地面時間基本一致。段恩奎說,希望這次研究發現,能為未來人類在太空活動生殖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這次實驗的成功標誌著人類空間探索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小鼠胚胎發育的一小步,卻是整個人類繁殖技術的一次巨大飛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薛人望說,除了用於未來進一步研究人類在太空中的繁殖技術以外,本次試驗中研發的胚胎密閉培養體系還可用於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不孕不育夫婦提供試管嬰兒的服務,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們難以獲得那些高精尖的胚胎培養儀器。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教授David Elad說,本次實驗的成功不僅是輔助生殖技術的一次飛躍,在科學上也是一項卓越的成就。 「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不進行人工干涉就能完成2細胞胚到胚囊的整個發育過程,反映出研究團隊對早期生殖過程中各種生物因素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尖端技術的高水平應用,」David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