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中國每年需要在綠色領域投資約6000億美元(約3兆8666億元人民幣),是目前綠色投資水準的兩倍。 財新網報導,周小川日前在美國華盛頓出席鮑森基金會,與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去年發布「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和「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目前約10%的未償還貸款被分類為綠色貸款。 今年第一季,中國發行超過8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近一半。 在未來幾年裡,中國計畫設立綠色投資基金,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環境資訊,並引進綠色利息補貼。 周小川指出,有三個原因導致中國綠色投資的資金缺乏,首先一些綠色產品的環境成本和外部性難以內部化,要解決這問題需要政府支援,例如綠色利息補貼、優惠貸款等。 其次,投資者搜索公司環境資訊成本很高,解決方案是要求公司更好地披露環境資訊。 最後,由於債務期限不匹配,銀行無法提供足夠的長期貸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發展綠色債券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鮑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鮑森(Henry Paulson)表示, G20有機會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創造可行的綠色融資模型,全球有許多資本,政府要創造合適的環境來吸引這些資本,透過制定政策、法規和鼓勵措施來發揮作用,若被正確引導,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動員私人資本展開綠色投資」已被寫入今年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公報中,鮑森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戴青麗(Deborah Lehr)表示,對綠色金融而言,沒有融資的支持就不可能成功,政府更不可能孤軍奮戰。 她指出,正如高盛所估計,未來五年期間,「綠色服務」市場的潛在規模達到1兆美元,如果中國能夠持續向私營部門開放市場,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環境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