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 嘉義高工室內設計科老師簡廷謀,十年前因教學需要學習鳥類攝影,四年前在嘉義縣中埔山區發現相當少見的蜂鷹,他於是租借農地養蜂,吸引蜂鷹盤旋覓食,並利用偽裝帳,提供鳥友在不打擾蜂鷹狀況下拍照、賞鳥的環境。 簡廷謀表示,十年前他因教學需要使用鳥類生態照片,但發現往往有著作權問題,興起自己拍攝鳥類照片的念頭。多年來他到各地拍照,也加入野鳥學會,發現猛禽類鷹、鷲數量越來越少,其中二級保育蜂鷹,更是許多鳥友都感嘆「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猛禽。 簡廷謀老家經營蜂箱、蜂具買賣,四年前中埔鄉蜂農告知蜂場有老鷹盤旋。他觀察多日,才發現就是蜂鷹,便架偽裝帳拍攝。 他說,秋冬蜂類減少,蜂鷹會找養蜂場覓食,因蜂農將蜂巢旁增生贅皮(又稱贅巢)刮除,蜂鷹便啄食贅皮的蜂蛹、蜜蠟,成為養蜂場清道夫。讓他興起「養蜂」觀察蜂鷹的想法。 簡廷謀說,蜂鷹有歐洲、東方及菲律賓三種蜂鷹;台灣都是東方蜂鷹,以蜜蜂、虎頭蜂幼蟲、蛹為主食,5月繁殖期也吃蛇、蜥。因羽色多變,每隻蜂鷹外型羽色都不同,鳥友又稱「千面食蜂鳥」。 他在水上與中埔交界處溪崖農地,飼養廿多座蜂箱,刮除贅皮置放林木間,假日就近觀察。不久發現吸引八隻蜂鷹覓食,年初更發現有廿多隻蜂鷹盤旋,還有成鷹帶幼鷹翱翔、覓食。 簡廷謀將蜂鷹照片上傳網路,引發鳥友驚豔。他也不吝分享,但要求鳥友在不驚擾蜂鷹狀況下,進入偽裝帳拍攝, 並禁用閃光燈、不得餵食、趕鳥,人數也限制,希望以最低干擾的方式,提供觀察記錄蜂鷹的環境,透過觀景窗認識蜂鷹,加強保育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