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中東事務從未如此繁忙過。在恐怖主義蔓延、政治亂局與油價崩跌的局面下,中東國家紛紛伸手要求紓困、救援,或單純尋求建議。 伊拉克將成為第1個與IMF達成紓困協議的中東產油國。仍深陷阿拉伯之春後遺症的突尼西亞與約旦,也希望獲得IMF蓋章同意、取得數10億美元的貸款與投資。倖免於阿拉伯之春動盪的摩洛哥表現雖勝於鄰國,目前也考慮向IMF要求展延信用額度。 伊拉克今年將從IMF與世界銀行手中取得60億美元貸款,在與伊斯蘭國(IS)的昂貴戰爭中挹注公共預算。相關官員指出,IMF將在5月造訪伊拉克時簽署合約,在未來3年中提供該國150億至200億美元資金。 身為「阿拉伯之春」象徵的突尼西亞去年2度遭遇恐攻,重挫經濟命脈觀光業、衝擊投資人信心。突國去年經濟成長降至2011年來最低,失業率達15%,已超越阿拉伯之春爆發前的水準。IMF最早將在5月通過對突國提供28億美元4年期中期貸款的計畫。 敘利亞與伊拉克的戰事導致65萬難民流落約旦邊境,也衝擊該國出口業。約旦5月預料將與IMF簽訂規模最高達6億個特別提款權(SDR)合約,金額相當於8.45億美元,以取得19億美元的紓困款及1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補足今年28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摩洛哥雖在阿拉伯之春後倖免於大部分的動盪,今年經濟成長仍將因雨量不足而放緩至1%左右。該國目前正嚴肅考慮向IMF要求展延1筆規模50億美元、將在6月到期的信用額度,以作「未雨綢繆」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