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切换风格
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泰国世界日报

搜索
热搜: 泰国 政治 攻略
泰国世界日报 首頁 綜合 副刊 查看内容

畢克西比的玉琮 ■周密

2016-4-24 09:00| 发布者: 673880| 查看: 1921| 评论: 0


這件單節玉琮,深藏館內許久,終於輪到它出場。我下樓去看。午後遊客較少,一位警衛在那兒,亞洲藝術品似乎吸引著他的目光。

聚光燈高高在上,恰如其分地照射在藝術品四周。忽然,那雙神祕的圓眼似乎與我對看,讓我驚喜,誠如書中所讀到的描述一般。

我跟那位同事說:「你看得到淺雕的眼睛嗎? 這玉琮每個角就是一個立體的臉蛋兒。」

這位新來的警衛好像看不出來。這也難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年代已久,沒人指出,是不容易瞧見的。

玉琮有四個角,每個角中間琢凹一點,就變成立體的鼻梁。以此作為中軸,左右各有一個圓圈,像這樣的◎形狀,帶點小眼角。你看,神人的臉就成型了。

警衛跟著欣賞,若有所思地說:「很巧妙的設計!中國人好像很喜歡玉,這是手鐲嗎?」

「你看它鐲子般大小,周邊為方形,中間為圓孔,像手鐲但不只是手鐲。其實,它蘊藏著中國人古早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神人面紋從上到下有帶狀頭飾、圓形雙眼,以及長扁形的嘴。簡化的神人紋顯示出它有通天地人神的特別意義。」

「玉非常堅硬,四、五千年前的人能做出這種雕工精美的玉器真不容易。」這警衛轉過身來,指著玉琮,很自豪地說:「這是我的曾祖父為本館購置的。」

真的嗎?我心中納悶。威廉‧畢克西比(William K. Bixby, 1857-1931)是聖路易著名的收藏家和慈善家,他捐贈數百件手稿善本給密蘇里歷史博物館。1904年聖路易世界博覽會籌組時,曾擔任美術委員會會長。後來擔任聖路易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及華盛頓大學董事,該校藝術研究所的建築,即以他的大名來命名。他也曾和布魯金斯一起重建華大的醫學院。

「我叫畢克西比‧查爾卓司,曾是個畫家。我的曾祖父總共有七個小孩,我的媽媽是他的孫女。」

我看著眼前滿頭金髮夾雜幾絲灰白的畢克西比,很難和他童山濯濯的曾祖照片對在一起。想來他的父母一定以身為畢克西比家族為榮,所以為兒子取名畢克西比。

老畢克西比於1919年航行至東亞大半年,為聖路易藝術博物館收購為數可觀的亞洲藝術品。我曾研究本館所藏之北宋卷軸傳為劉寀所繪的「落花游魚圖卷」,特別在亞馬遜網搜尋,買到一本他寫的東亞遊記,書名為《日本.韓國.中國旅遊誌,1919》,由此確定典藏卡上「1919年醇親王(宣統溥儀之父)出售此畫給畢克西比」的說明是正確的。

我跟小畢克西比說,老畢克西比和太太越洋旅遊多次,出版過多本遊記,可是我只讀過他的東亞遊記。在該書序言裡,說明日記純粹是給家人和好朋友欣賞,總共只印六十本。我竟然有幸買到這麼珍貴的史料。

畢克西比羨慕之情溢於言表,「我真希望我能多瞭解他一些。」他需要巡邏去了。我重新審視這玉琮,它來自中國東南部,可惜不知道來自哪個墓穴。

根據本館典藏卡上記載,玉琮於1919年入館。19336月,波士頓美術館中日藝術處處長富田幸次郎應本館之邀,來鑑賞館藏中日藝術品。他認為,此玉琮賣主說是周朝玉器,其實是舊玉新雕,因而斷定是1910年左右的玉器。在他之後到1970年間,陸續有其他專家鑑定,三位說是周朝之物,一位說是商朝。直到1974年藝術史家屈志仁,時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館長,他評鑑時說,類似雕有精細雙眼的玉琮最近出土,應該是早於商朝的史前時代古物。

現今中國考古時有驚人的發現,可以做為許多早先出土古物的研究佐證,重寫古器物的歷史。比如,距今約五千三百年至四千二百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直到1936年才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縣良渚鎮被發現,1959年正式命名。很多過去被當作商、周、漢代的玉器,漸次改訂為良渚文化,如本館的玉琮即為一例。

回想我在1982年上那志良老師所開設的玉器研究課程時,每周去山明水秀的台北外雙溪上課,那時好像也對良渚所知有限。我對玉器的喜愛就在那老的導引下而啓蒙,課前課後常在故宮博物院漫遊,瑰麗的玉器總有述說不盡的故事。在同學們的要求下,那老帶我們到台北城區的玉器店去欣賞。

中國人愛玉源遠流長,民間傳說玉器可以護身,那天我就用儲蓄買一件有土沁的清朝玉鐲子,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她此後與玉鐲不離身。我出國留學後,有一天接到媽媽的越洋電話,告訴我她摔一大跤,玉鐲子碎成四塊,而人平安無恙。果真靈玉保身?

我想,良渚文化用玉琮和玉璧敬天禮地,儒家以玉比德,富貴人家企圖食玉延年,玉器文化深植中華民族,有長達六、七千年的歷史,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遺傳基因。靈玉在民族心裡的深刻印象勝過實質上的保身。

後來,又碰到小畢克西比。他問我金縷玉衣的傳說,他曾在2006年聖路易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玉器特展中看到。其實我也應邀參觀過,收藏者波爾曾親口說,他就是喜歡那些玉器的造型,明知金縷玉衣等是仿製品,他也在說明牌上稱之為「古物」。

我覺得老畢克西比的收藏態度要嚴肅多了。

深受好友實業家佛利爾(Charles Lang Freer)的影響,老畢克西比決定於19195月下旬帶妻子麗蓮和兒子瑞夫去東亞,當時佛利爾博物館已在華府興建中,那將是美國第一所一流的亞洲藝術博物館。那時佛利爾雖然體弱多病,仍叫護士寫信給他在東京和橫濱的兩位好友收藏家,提供畢克西比所需的導遊、文物運輸方式等。

當時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普遍存在,老畢克西比卻不然,中日的繪畫、玉器、雕塑和瓷器都讓他傾心不已。他最鍾愛的東亞城市是京都和北京,遍遊名園山寺,往往令他流連忘返。

191987日到1014日,他們陸續造訪北京、山西大同府、漢口、宜昌、重慶、南京、上海、香港、廣州等。畢克西比深入中國,常與學者對話,與中國人交往頻仍,儒家寬容博大的哲理深深打動了他。他開始覺得派遣傳教士去中國,將信守儒家的中國人改信基督教是不必要的。同年十一月下旬,他回到美國後,立即停止海外傳教的捐款。畢克西比如此敬重儒學,實屬難能可貴。

中國人過去常說富不過三代,對警衛畢克西比個人而言,好像有點道理,雖然他可以享用畢克西比的家族莊園,但他沒有直接繼承到老畢克西比的萬貫家財。然而,他老人家龐大的財富及對藝術濃厚的興趣,嘉惠全聖路易市民,體現所謂「溫潤而澤,仁也」的玉之德。

他的富貴福澤不只傳三代,更可以傳之久遠。如今我在聖路易藝術博物館任研究員,因而能研究他購買的玉琮及其他中華文物,不也是一種因緣福分。 (寄自密蘇里州)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新闻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本文作者个人意见,与世界日报立场无关;
2、世界日报所有新闻由责任编辑编译后发表;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责任编辑和世界日报编辑部的同意;
4、责任编辑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5、本站部分内容翻译自泰国媒体,但并不代表世界日报赞同其观点并为其观点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热点图文
推荐阅读
《孤軍風雲》書後結語
作者/谷學淨 自古以來,凡屬於歷代征戰的史書中,作者或讀者,常以...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4節)
作者/谷學淨 自公元1982年11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國災胞救助...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3節)
作者/谷學淨 四、發展畜牧:引進外來種牛、種豬,聘請畜牧專家輔導...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2節)
作者/谷學淨 當時任救總理事長的谷正綱先生,遂先行籌組「泰北難胞...查看全文
手机版

轻松读报,链接世界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世界君亲密互动,还有劲爆奖品等你来拿!

官方微博

最快最准泰国即时新闻,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