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上海25日電】買學區房還是移民?這個最近在朋友圈被刷屏的話題,也是北京的金融業高管徐女士所糾結的:為了兩個孩子的教育發展,花400多萬元買一套約50平方米的學區房,還是用差不多的資金投入辦移民?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徐女士的大女兒快6歲了,小女兒3歲多,如果花400多萬買下學區房能同時解決兩名孩子的讀書問題,這自然是首選。 「現在我們比較糾結的是從去年開始,一些學校就開始實施『同一房屋地址六年內只允許一個孩子登記入學』的規定了,如果有多名適齡兒童申請入學,房屋產權人必須是適齡兒童的法定監護人,我們第二個孩子是掛靠在非直系親屬家的,能不能入學就得看本學區學位是否有多餘的。」徐女士苦笑道。 更讓徐女士被動的是,就在她盤算著花400多萬只解決一個孩子的入學問題值不值時,由於學區房需求旺盛,房東「跳價」了。 「學區房的價格一般高出附近二手房(每平方米)好幾萬元,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考慮是不是買一套,原因很簡單,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相對不錯的教育資源。」徐女士表示。 但報導指出,徐女士所在的媽媽群裡探討的是另一個話題:花數百萬元為孩子解決最起碼的教育公平的問題,是否值得? 報導說,媽媽群中有兩種觀點:一是覺得不值,幾百萬完全可以辦移民,如果孩子有了綠卡,除了享有發達國家的教育資源外,未來讀國外高校的學費也只是國際留學生的1/3,並可以申請獎學金,畢業後的就業門檻和選擇面也比留學生更廣,還為全家一起移民提供了可能;另一種觀點認為,在國內學習更好,雖然能否成才依舊與「拼爹」脫不了關係,但將孩子教育成一個能自食其力且具有責任感的人也是一種挑戰,畢竟社會在進步。 結果,支持教育移民的媽媽依然占多數,但基本都是有著較好經濟環境的家庭。 不過,移民也並非想移就能移,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徐女士都還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帶女兒參加繁重的課外輔導。 「無論選擇哪一樣,都要費盡心力及財力,很累,但真的沒辦法。」徐女士表示,「現在加上舞蹈、鋼琴等四類教育培訓,我們每個月(兩個孩子)的教育支出已經8000多元了。」但一切為了孩子,無論怎樣的投入,都是要做的,「誰讓你是家長,這是責任的一部分。」徐女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