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訊】《東江時報》報導,日前,《葛洪博物館陳列大綱》初審暨東晉文化與葛洪專題研討會在博羅羅浮山舉行。從會上獲悉,葛洪博物館陳列大綱初稿已形成。據博羅縣政協副主席張文斌透露,葛洪博物館建設工作爭取在9月前完成並開館。 「國內有很多葛洪遺跡,羅浮山是比較完整的。」市文廣新局局長羅川山介紹,葛洪博物館選址在沖虛觀附近,採取室內展覽與室外葛洪遺跡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與青蒿園、洗藥池等文化景點相呼應,打造成開放式博物館。 從《葛洪博物館陳列大綱》初稿看到,博物館在現有建築基礎上進行布展,建築共分三層。根據初步設想,一層作為葛洪博物館主展廳,展示葛洪生平、藥學成就、養生成就、道家成就、學術傳承等方面的內容;二層作為養生體驗館,設置藥膳、藥浴、按摩等體驗區,與參觀者互動;三層為葛洪醫館,聘請全國或當地名醫坐診。 博羅縣政協副主席張文斌透露,今年9月份,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將在羅浮山召開,當地將加強挖掘和傳播葛洪文化,並希望在大會召開前完成葛洪博物館的建設工作。 在召開的研討會上,省、市、縣三級專家學者對《葛洪博物館陳列大綱》初稿進行了研討。有與會專家認為,該大綱存在布展資料字數過多,不利於參觀者閱讀;葛洪歷史地位沒有突出;個別地方史料來源值得商榷等問題。 「葛洪是東晉時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雖然是一介布衣,但《晉書》對他單獨列傳,可見他的地位是公認的。」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長崎認為,大綱對葛洪在中醫藥方面的規劃比較好,但需要進一步挖掘葛洪學術、文化、道家等方面的歷史地位。他特別指出,根據他的研究,他傾向於《抱朴子》是葛洪在羅浮山寫就。 「大綱對醫藥突出比較多,對當時的環境和歷史背景體現不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尚杰稱,葛洪去了很多地方,是主動遷徙到惠州。希望博物館在陳列時能為觀眾解答葛洪為什麼留在羅浮山、道教為什麼能在羅浮山發展等原因和結局。 根據設計,葛洪博物館將展現羅浮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容旅遊、文化、醫藥三者於一體。其中,將在博物館室外設計健身小路,將館外葛洪遺跡及羅浮山勝景規劃多條葛洪養生路,觀景與建身相結合,引導參觀者互動體驗。 「我建議有關部門能夠設計一條與葛洪有關的旅遊線路,通過葛洪遺蹟等讓遊客充分、立體的還原心中的葛洪。」博羅縣原文化局副局長黃觀禮認為,目前,有關葛洪的故事、遺蹟等都還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如充分開發能夠對羅浮山旅遊產生很好的推動作用。 博羅縣葛洪文化研究會會長劉俊發也建議,葛洪養生理論簡單實用,老百姓都容易接受,可以設立一個養生節,然後帶動旅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