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的痛 正好4月21日是9-11紀念館開放日,也是家庭紀念日,很多美國人來到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遺址排隊參觀和悼念。我們只知襲擊事件十周年對外開放了9-11紀念館,卻不懂要先在網上訂票,那天下午來到現場進不去,只得等下一次再來。 再來時,發現參觀者排長龍,很多是外國游客。這裡有多種語言的紀念館說明書,中文版的寫道—— 館長寄語:歡迎蒞臨世貿中心“9-11”國家紀念館。本館既是對“9-11”事件所造成巨大損失的紀念,亦是對未來希望的象征。自襲擊事件以來,全球已有數百萬人前來世貿中心遺址表達敬意。參觀這個神聖的哀思和緬懷之地,讓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悲劇,讓人們對逝者的追憶永刻于心。Michael R.Bloomberg 紐約市市長兼“9-11”國家紀念館館長。 我們肅穆地依次排隊進入紀念館,還接受了類似飛機場的安檢,進去館區一看,不是印象中的紀念館模式,而是在雙子塔遺址上修建了兩個超大水池,這裡曾經是雙子塔矗立的地方,瀑布高達30英尺(屬北美最大的人工瀑布),流水傾瀉入池,爆發出咆哮的巨響,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傳說,參觀時可以聆聽到當時飛機的爆炸聲、人們的呼救聲、現場的慘烈聲,原來都源于這兩個大水池瀑布發出的咆哮聲,任由你去想象和回味。 1993年2月26日和2001年9月11日兩次恐怖襲擊中喪生的2983位罹難者,他們的名字都雋刻在水池周邊的銅牆上。這個紀念館是由設計師Michael Arad和園林設計師Peter Walker共同設計的。該設計經國際征圖選出,大賽收到了來自63個國家的5201份方案。 我看到大水池旁邊,新的世貿中心大廈正在重建之中。參觀說明書上說:重建後的世貿中心將由紀念館和博物館、商用寫字樓、零售店鋪、公共交通系統通道等組成,一號大廈高1776英尺,將成為美國第一高樓;在南水池的東面將建成四號大廈,72層977英尺。以美國的力量重現一個更棒的雙子塔,一個舉世矚目的新世貿中心,完全不是問題。只是,重建起來的威嚴能否磨平曾經的傷害和傷痛,而威嚴倒塌的背後是什麼根源的因果呢? 在路經“9-11”紀念館途中,有兩塊“9-11”紀念牆,上面刻着金屬浮雕,展現的是消防隊員現場救援的動人場面。兩塊浮雕上分別寫着:紀念那些倒下去的和繼續前進的人們。願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一位高個子黑皮膚男人一直不斷擦拭牆壁,和旁邊死難消防員的名單牌,他嘴裡不斷向過往游客念叨着那場災難。不知是否他的親人在9-11中遇難?他的下半生與這塊牆、這個悲劇聯系在一起了。他向行人游客不斷地訴說:“9-11改變了全世界,改變了全世界,改變了經濟、價值、價格……人們忘記以前的生活模樣了……”我對女兒說:“典型的美國式思維,9-11改變了美國不假,但是全世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女兒低聲說:“網上說“9-11”到底怎麼回事,還說法不一呢。”我說:“誰說的清呀?陰謀才是最恐怖的災難根源。” 時代廣場 這裡是非常眼熟的場景——紐約時代廣場Time Square,很多美國大片裡都出現過那五彩繽紛的街景鏡頭。我們因為住的酒店就在附近,所以我連續几次踱步來時代廣場觀光,感受紐約都市的青春活力和創意魅力。這裡,貼滿整棟樓身的巨幅霓虹燈廣告布滿街區,閃爍不停,變幻無窮;這裡,可以展示一切創意智慧,可以張揚個性,顯示才藝,尋找刺激,可以隨意行為藝朮;這裡,購買百老匯歌劇門票的排隊蜿蜒二、三里;這裡,可以化妝幽默自由女神一把,可以美女吉他手三點裝露肉表演;這裡,應有盡有,繽紛斑斕。 紐約是創意之都,創意產業領先全球,創意的驚險所處可遇。這裡人才匯聚,舞台寬松,在時代廣場的一塊空地上,美國青年男女玩起一個創意游戲:排隊,花錢,為自己的古怪表情拍照,然後拿着報紙那麼大的黑白照片,在廣場上用掃把膠水粘貼在地面上,任人觀賞和踩踏。無數頭像表情匯合成一片多姿多彩的黑白世界,形象被張揚了,無名被炒作了,寂寞被取寵了……但我和女兒都不肯加入這個游戲,因為我們不願意自己的頭像被人腳踏,那不好玩!我們有我們的東方思維。 紐約機場 紐約果真小費盛行。女兒的美國朋友早就告訴她:到美國記得給小費。女兒很自然接受,准備了很多1元美鈔,給的時候可比我大手,飯店客服經理幫我們拿箱子到門口上的士,她一給就是5美元。 几乎所有的的士司機都希望你付小費,不然,他很不情願幫你搬下後備箱裡的行李。小費給少了,有的司機就丟下我們的箱子,他似乎忘記我們已付了車費。而在紐約自助游的12天裡,我們接觸最多的是的士司機,印度裔、非洲裔的司機很多,他們的英語發音都不准,女兒說:很爛。但是他們的服務還很不錯,經常會替乘客着想,不帶你去繞冤枉路,還告訴你抄近路送你到達。 我們4月18日飛抵紐約時,已經長途飛行腰酸背疼了,下了飛機乘上第一輛的士,司機是位中年黑人,他話很少,問一句答一句,但是到達酒店後,他很自覺幫我們搬下行李箱,我女兒給了他15美元小費,我有點愣。後來我才發現,女兒被那個美國小伙子洗腦了,到處派小費,我說:“唉唉小姐,悠着點,不怕沒錢吃飯呀?”她振振有詞:“美國就是小費國家。”我說:“那我去酒店門口學雷鋒幫人搬箱子,看有人給我小費不?”女兒說:“學雷鋒就不能要小費了!雷鋒精神是免費的。” 紐約機場有三個,兩個國內機場,一個國際機場叫肯尼迪機場,這個機場離紐約市區不算遠,機場建筑的外觀和現代機場建筑大同小異,規模不大,略顯陳舊,機場內部遠沒有想象中繁華和到位,可以說,紐約國際機場,既比不上香港機場的氣派,也比不上曼谷機場的繽紛、首爾機場的典雅,更比不上北京機場的川流不息。在曼谷的美國朋友告訴我,這個國際機場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場,現在落伍了。 我們離開紐約那天,那位的士司機也是黑人,他性格開朗,一路上像導游一樣介紹不停,還問我們是哪國人,女兒回答:“中國人。”他說他沒去過中國,爭取要去中國旅游。女兒撒小費學會理智了,她付完車費,再給司機4美元小費。我說:“街頭5美元畫張速寫,你都舍不得,蠟像館一張照片15美元你也舍不得,給小費你這麼爽手?”她說:“小費國家,入鄉隨俗。”我說:“反正是我請你來美國玩,崽賣爺田心不痛啊……”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