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電影人公司(UFO)」的一組人,都是電影狂,全心要幹電影的,同心同德,一同組成了一家同仁電影公司,大家都沒有私心,要為全力建立起來的這家新公司而工作,這是一個很理想化的藝術工作集團,也是一個有希望成功的商業集團。 在決定拍什麼題材方面,他們採取了集體討論,共同解決的民主方式,大家開誠佈公地談,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討論,甚至爭吵,為了集體的利益,絕不會因此而傷感情。總之,每一部片子,在開拍之前,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全體的同意,這才把片子付諸拍攝,這種集中了各人智慧的作品,不會差到那裡去的。 但這種辦法也無法維持得太久時間,因為到討論時,拍攝工作必須停下來,這影響了拍攝工作的進度,片出得太慢了。但沒有辦法,每部片開戲前都要通過大家的討論,最後才定調,以免拍出不夠水準的電影。 但為了增加出品,及時賺進錢來,民主討論的方式漸漸衰微。為了趕開新戲,有時一些題材認為尚過得去的,討論未成就匆匆付諸拍攝,結果拍出一些很不理想的作品來。 例如作家十三妹的故事,略帶點神秘,是我說給可辛聽,可辛加上想像寫出來的,好像是個恐怖的女鬼故事。但戲的結局無法自圓其說,就擱在那裡,不再寫下去了。張之亮一見,如獲至寶,不管故事是否成熟,情節都是否溝得通,他便當作一個鬼故事開拍了。由吳倩蓮飾演女鬼,不知劇旨在表現什麼,觀眾看了很失望。 可辛拍的「嫲嫲帆帆」,是一個奇情家庭劇,家裡亂糟糟的有許多問題,媽媽出去旅行,車翻而死,靈魂回到家中,把許多存在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不知道媽媽已死,後來知道她死了。還對這個家放心不下,大家這才和解起來。這戲還有喬宏演的死神,跟在媽媽靈魂之旁。但這不是一個鬼戲,而是借鬼戲輸入人生哲理,題旨太高深,難讓觀眾接受,所以也不賣座。 特別是這個戲改了又改,到開拍時還在改。發現劇情講不通,非改不可,甚至停拍等劇本改通了再拍。而這戲的布景,是租用邵氏片廠中兩個廠打通搭景的,有前面的陽台連到後面的客廳、睡房,布景很大,每天的租金不菲。搭了布景空置一個月,以便改寫劇本,這筆布景場地租金費很大,加上又不賣座,UFO於是遭遇到財政困難。 UFO不是一家資本雄厚的公司,卻連續拍了許多部片子,有的賣錢,有的虧本,平均起來,公司負債不小。起初賺錢的時候,買下了董浩雲(也就是香港第一任特區首長董建華的父親),住過的九龍塘房子,如今業務宣布做不下去要暫停,賣了這房子還補不滿應還的債。結果參加公司的同仁,要把已賺到的錢掏出來還債,才把這事了結。 陳可辛這一次心恢意懶,他決定到美國去暫時休息一個時期。其實他這種人哪裡休息得下。到了美國,好多美國公司找他拍合作片或美國片。但一談劇本,可辛就發現美國電影界不是他能待的地方,這裡的制度太嚴,限制太多,電影太工業化,許多項目一接觸現實,便知道不能成事。幸而最後遇到了史蒂芬‧斯畢堡的夢工場,要拍一部「情書」,由他太太主演。事情終於談成,陳可辛在美國拍成了「情書」,挽回他在香港UFO失敗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