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5月20日台灣新政府上任只21天,蔡英文政府人事布局逐漸明朗。準閣揆林全幾波部長人事挑選,賀陳旦出任交通部長後,新閣接近完成籌組。令人意外的是,林全內閣不僅有不少扁政府的老面孔回籠,更有不少國民黨老臣受重用,讓外界有「綠閣藍骨」的譏諷。更讓深綠支持者深感不安,質疑蔡英文不能履踐政權輪替的新政理想,甚至出現推李登輝老帥另起爐灶之說。 八年前馬英九政府初上任,首任閣揆劉兆玄的閣員曾被譏為「千歲內閣」,因為閣員多是前朝老臣,年資與年紀都長。蔡英文和林全的人事任命,平均年紀可能更高於劉內閣,對號稱網路首投族支持的新政權,這種安排很顯突兀。林全說,他只關心未來內閣團隊是否能解決問題,要有足夠能力應付可能的危機,這裡面沒有蜜月期,「接任那天、520那天就希望他們能夠上手」。 換句話說,林內閣是「穩定勝過一切」,也是蔡英文一再承諾的「維持現狀」說法,特別在蔡英文掌控兩岸、外交政策,用意最明顯。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是民進黨溫和派,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更是李登輝時代的國安會老臣,幾乎確定等於李登輝時代的外交經略捲土重來,也符合蔡的「新南向政策」路線主張。 更有趣的,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都是馬政府外交重臣,也是執行馬「活路外交」的一線戰將;行政院發言人更委由最熟悉兩岸政策的學者童振源出任,林全對童的第一項指示,就是別刻意挑起爭端。這些人事安排絕對可讓美方放心,也想讓北京相信,「不挑釁」並不是空話。 最讓綠營支持者耿耿於懷的是,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不僅是馬政府首任經建會主委,更是推動與大陸簽訂服貿協議的要角。幾乎是蔡英文競選期間要聲討打擊的對象,現在卻委以國家建設規畫大任,豈非矛盾至極?事實上,這項任命等於是蔡用人事任用向北京保證,新政府絕非「逢中必反」,而是務實主義,要以陳添枝等任命向大陸?橄欖枝,保證「維持現狀」是林內閣的首務。即便綠營內反對聲浪極大,林全還是硬挺下來,證明林內閣不被民進黨意識形態挾持、不是「軟骨內閣」。 不過,並不能據此誤判,認為新政府對馬英九的政策「投降」。其實「根正苗綠」的人選,多安排在政務次長職位上,如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龔是小英選舉時產業政策小組召集人,擔任副首長,可爭取時間歷練實務,也可隨時補位。這些「綠衛兵」擔任「監軍」,讓居主位的國民黨老臣不致偏離民進黨路線,掌實權又免於承擔一線責任,這批政務副首長才是未來新政府的真正當家者。 林內閣也大量啟用地方副首長或卸任首長,這樣有助打破中央與地方藩籬,避免政策與地方脫節,更重要的,藉地方「新貴」讓基層選票與政策結合,為未來連任作準備。最富民進黨色彩的任命,是法務部長邱太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與環保署長李應元。這些老將任命都不是酬庸,他們是綠營內派系色彩低的溫和派,部會能與基層民眾貼近,掌握第一線民意走向。這些都是民進黨極富心機的安排,馬政府遠不能及。 關鍵的還有教育、文化首長任命,民進黨有意維持本土意識向下紮根,亦即只做不說的繼續「去中國化」,這不能假手他人,在在都看出蔡英文政府機謀很深,顯然新內閣是階段性的布局。 證諸台灣兩度政黨輪替,新政府首任內閣最受期待,但也最難「長命」。有人預測,這一波以經驗為先的首長任命,很可能是為穩住局面作「墊檔安排」,是為民進黨小將打前鋒的「陸戰隊」布局,真正改革得看蔡總統任期的後兩、三年。從扁、馬政府經驗來看,新總統不能在「百日維新」中讓民眾耳目一新,就可能難樹威望,如同台北市長柯文哲,不過一年光景,施政不見績效,聲望立即由天堂直落谷底,危機四伏。更何況,蔡英文政府的危機與挑戰,更勝柯文哲十百倍。 最糟的是,新政府未上任,和蔡關係甚密的中研院長翁啟惠因貪汙罪被起訴,還可能扯上蔡家族與蔡最重視的生技產業,讓新政府未出師就滿臉塵埃。大陸又藉肯亞詐騙案和國際會議場域,逐步縮緊對台施壓。蔡英文眼前想迴避「九二共識」,僅靠保證「無意外」的自信,顯然是一廂情願。不能在就職演說中創造亮點,地動山搖的壓力就緊跟而至,如何開創台灣新機運?而林內閣能否務實維持現狀,關鍵在蔡英文身上;除了她,沒有政務官能替她填補答案。 |
【編譯馮克芸、記者李人岳/綜合報導】華盛頓郵報9月30日刊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详细]
【記者王燕華、黃子騰、屈彥辰╱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1日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了解防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