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投信最近募集基金類型轉向,不再以平衡型基金為主,主打能降低淨值波動度的組合型基金、手續費較低且直接應對當地股市漲跌的ETF等產品。第2季共有7檔基金陸續募集中,包括組合、ETF、高股息與REITs等類型,合計向市場吸金最高達1600億元新台幣。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去年全年投信發行的基金中,平衡型基金規模大幅成長37%,貨幣型基金也成長36%之多,在其他類型基金規模下滑之際,顯得特別搶眼。但今年以來,隨著Fed升息速度趨緩,資金又從這2類基金流出,第1季平衡型基金規模失血5.5%,貨幣型基金更跌破兆元規模縮水6.4%,在所有基金類型中流失速度,僅次於高收債基金。 相反的,組合型基金今年捲土重來。近期有柏瑞環球多元資產、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兩檔基金募集及成立,這兩檔都是組合基金。近期還有景順全天候智慧組合、台新全球多元資產組合基金要募集。 投信分析,依規定基金的持股/債比重不能低於7成,如果碰到金融環境大動盪,組合型基金的現金比重雖然不能超過3成,但透過靈活布局貨幣型基金,也等同持有現金,更能降低基金淨值的波動。 此外,組合型基金在成立初期,也可以先將絕大部分資金投入現金及貨幣型基金,等到有好的時點再布局特定資產,不必急著在高檔搶著入市。 ETF則是這2年投信的新歡。隨著法規對ETF商品的開放,ETF快速成長,目前已有42檔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以目前投信送件及募集的速度來看,今年應該可以輕易突破50檔。 ETF目前的投資範圍已從台股擴大到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印度、美國等,甚至還有石油、黃金等商品ETF。元大投信將在5月底開募元大歐洲50基金,ETF觸角又擴到歐股。 基金業者指出,ETF的好處是不求打敗大盤,只求與大盤同步。投資人如果看好某市場,不必費盡心思在一堆共同基金中去挑選「可能」的贏家,只要布局ETF即可。而且,ETF交易就像股票一樣方便,可以當日買賣,且手續費還低於個股及一般基金,預期ETF今年規模將有可觀的成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