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去年聖誕期間收到了一份很別致的禮物。 那是教會一位老爺爺送的,禮物包裹的形狀很奇怪,而且好重;猜不出也摸不出到底是什麼東西。 老人家不多話,把禮物遞給我時只是臉紅紅地說: 「聖誕快樂!」 拆開後驚喜發現,原來這是他親手做的原木閱讀架──精緻細膩的手工,不見釘痕、榫卯相扣,整個架構完美無瑕。 每塊木頭不單磨得平滑,還上了亮光漆;而且尺寸適中,無論是大部頭的硬皮書或小巧輕薄的口袋書都可以恰到好處地擺在上面。 老爺爺是木工,夏天捲起袖子的雙臂孔武有力、肌肉賁起,比時下那些「肉雞」型的中壯年男子還硬朗!幾年前他不幸意外中風──還記得當時的他無助地躺在醫院病床上,看到我出現眼淚就簌簌直流。出院後不服輸的個性讓他近乎像是在賭一口氣似地努力復健,後來身體漸漸好轉,只是右手仍會不自主地微微顫抖,叫我不忍側目。 老人家中風後半退休,將大部分的工程都交給兒子負責,不再接粗重的體力活兒。 這份親手做的禮物,看得出老師傅的功力仍在。它也像是個鏗鏘有力的見證,無聲地宣告:「瞧!我寶刀未老!」 每天早晨我都將厚重的硬皮燙金聖經擺在上面閱讀靈修──如此貴重的禮物就像是一座神聖的祭壇,似乎唯有擺上「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詩篇19:10)的經書才顯相得益彰吧?每翻開一頁,就為著老人家的手藝與心意獻上感恩。 我發現這副閱讀架還能當作筆電支架使用──它穩穩地架著小筆電,打起字來既輕便又靈巧。 我就著這個架子達達地敲著鍵盤,不禁覺得,文字創作其實也是一種「手工業」──一筆一畫的手寫稿也好、一字一字的電腦輸入也好,這是一項自古流傳至今的手作藝術。 作者的思想結晶以文字的型態呈現在讀者面前,將心靈的祕密分享與世人;而這段好比「將腦漿榨出來,再提煉濃縮成一杯晶瑩剔透的瓊漿玉液」的寫作歷程,與木匠透過一道一道繁複的手工將巧思創意化為成品的過程,同樣都需要專注凝神、需要「用心」。 老爺爺以他的才幹與手藝親手製作了這份獨一無二的禮物,每一次使用,我都確確實實感受他所付出的心意。 而我,一個文字創作者,是否也以一種「親手做禮物」的態度來看待自己所寫、所傳的文字呢?我的讀者,是否也從我的文字裡,深切感受到裡面的真情實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