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對羊肉爐有種近乎偏執的眷愛,不單因其鮮香甘美、滋補祛寒,更多還是根源於往昔的美好記憶。 當年父親與小叔合開了一間檳榔攤,生意頗佳,往來的鄰居友人雜沓,每每寒流過境的日子,父親總會備齊食材,就在家中整治出一鍋噴香的羊肉爐,供眾人大快朵頤一番。那時我適逢發育期,對食物可謂一個「饞」字啊! 放學返家,當瞧見廳堂中擺放的大鐵鍋白煙裊裊,空氣裡瀰漫著一股馥郁的中藥香,口水便不自禁迅速分泌,心裡頭直呼:「又有好料可以吃了!」 父親炰製羊肉爐可稱得上是講究費工——先以大塊羊腿骨下鍋熬煮,不時要將浮起的肉末、雜質撈淨,等到湯頭顏色轉為略帶混濁的乳白,再放進特製中藥包以文火徐徐滷之;同時加入其他食材如凍豆腐、菜頭、豬血、貢丸、米血……一塊烹調。至於肉片蔬菜之類快熟的食物,用餐中隨涮隨吃即可。 接下來只等著掀起鍋蓋的那一刻! 好不容易撐過了飢腸轆轆的巴望,眾人皆捧碗挾筷就定戰鬥位置,待大廚一聲「開動」響徹,便見無數雙銀槍爭先恐後地殺向早已盯上的「敵人」,一時間「湯匙與筷子齊飛、汗水共口水一色」。 我愛極這般肩挨著肩、手臂相互擦碰,擁擠卻又顯熱絡的用餐氣氛,喧鬧中更加提升了食物的美味。 爾後大學住宿期間,我亦曾如法炮製過。 約齊多位同窗知交,一大清早至傳統市場購買羊大骨、肉片、副食材,便在寢室裡料理起來──有人清洗食材、有人切菜、有人照看爐火,比起待在一旁只等著吃,親手烹飪自又多出不少樂趣。 印象最深的是,因為房間用電量過大,吃到一半整棟宿舍還因此跳電,聽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咒罵聲,我們趕緊拿毛巾堵住門縫,深怕香味散逸被舍監來個人贓俱獲。 當然手中的筷子絕對不能就此停下,大夥兒壓低聲響繼續埋頭奮戰。 這段難忘的經歷,至今仍聯繫著我們深刻真摯的友誼。 如今父親業已辭世數年,踏出校園至今更是超過了十載光陰。 每每憶及當年景況,便心生諸多感觸與緬懷。 如今,縱然我隨處可覓得羊肉爐店大打牙祭,那些已逝的人事終是遍尋不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