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北京27日電】經過約20個小時在軌飛行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其中一位「乘客」——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於26日下午3 時41分在內蒙古的戈壁區著陸,完成這項具實驗性質的發射與飛行。 專家稱,這具返回艙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著陸試驗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前期研發工作已啟動。 新華社報導,長征七號火箭搭載的多用途太空船縮比返回艙,下午是利用傘降系統著陸,當時「外觀良好,狀態正常」。 落點範圍 為神舟28倍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專家劉成軍專家解密返回艙「回家路」,落點範圍是「神舟」的28倍。 另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從材料到氣動外形,新一代飛船都與中國沿用多年的神舟系列飛船不同,將可滿足未來載人登月、探火等任務。 專家說,新一代飛船整體性能將實現躍升,可較神舟搭載多一倍太空人升空。 神舟發射「十全十美」 自1999年中國第一艘航天飛船神舟一號升空後,迄今已發射十艘神舟飛船,創下全球航天史上罕見的「十全十美」紀錄。 歷次任務中,中國對神舟系列飛船進行不斷改進,但仍有外媒稱中國神舟飛船與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在外形等方面十分相似。初現雛形的中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則將徹底改變這種情況,其返回艙已不是神舟飛船的「鐘罩式」外形,而是呈倒錐形,更像是一顆「子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表示,此次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着陸試驗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前期研發工作已啟動。 首次以彈道方式返回 新京報報導,縮比返回艙高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總質量約2600公斤。報導引述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表示,在飛船返回階段,返回艙首次以彈道方式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