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鴻海不到半年連續吃下夏普、諾基亞等國際知名品牌,因應連串擴張的資金需求,15日公告最新募資計畫,發行總額高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7億元)的普通公司債,為鴻海近兩年來規模最大的籌資計畫,僅次於2014年發行總市值高達930億元的現金增資與海外存託憑證(GDR)募資案。 15日是中秋節連假首日,鴻海為募集資金,代子公司Foxconn(Far East)公告,擬以鴻海提供擔保的中期債券平台(EMTN),發行總額合計美金10億美元的普通公司債。其中6億美元的公司債為5年期 ,發行利率2.25%;另外4億元公司債為10年期,發行利率3%。 鴻海主管昨天表示,由於先前注資夏普時並沒有舉債,當時一口氣支付收購款項高達3888億日圓(約新台幣1166億元),此次籌資只是把資金水位補平。此次發債所取得的資金沒有特定用途,先備用,以因應公司的未來營運與資本支出。 由於鴻海已一段時間沒有募集美元債,鴻海主管表示,此次認購狀況還不錯。在此之前,鴻海2010年也曾發行10億美元的海外可轉債。 由於美國聯準會下周將舉行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討論升息,鴻海此次公司債以美元計價,外界解讀,可能想趁著美國升息前先取得低利資金,先備足銀彈。對此,鴻海主管表示,公司所有籌資計畫都會綜合考量各項因素,選擇最有利的籌資方式,不會只考量美國升息。 在此之前,鴻海5月董事會也決議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額度在270億元以內,採一次或分次發行,用於充實營運資金或償還短期負債,其中第2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金額90億元,主辦承銷商為元富證券,公司債分為3年期、4年期、4年9個月期、5年期、6年期及7年期。 鴻海今年以來國際擴張動作頻頻,除了投資3,888億日圓,拿下夏普66%股權;旗下富智康5月也投下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從微軟手中拿下諾基亞功能手機部門,其他還包括印度市場的多起布局。 三星出清夏普持股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鴻海8月完成注資夏普後,15日傳出三星已出清對夏普的全部持股,三星一向是鴻海的對頭,在出脫持股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聯日抗韓」大計將可全面展開。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三星已出清對夏普的全部持股。三星是在2013年,夏普正處於破產邊緣時,出手投資夏普104億日圓(約新台幣32億元),提供金援,取得夏普約3%的股權,成為夏普第五大股東。 此次三星出清夏普持股,引發外界聯想。由於三星與鴻海向來是死對頭,郭台銘曾多次公開砲轟三星,而鴻海入主夏普,也被外界解讀是為了「聯日抗韓」。隨著鴻海8月完成注資、正式入主夏普,三星選擇退出夏普並不讓人意外。 其次,三星新款旗艦手機Note 7最近發生電池爆炸事件,雪球愈滾愈大,三星在全球已出售的250萬支手機將全部召回,市場估算,三星損失恐高達22.5億美元(710億台幣),三星可能藉由處分業外,籌資救火。 另外三星持續調整經營策略,出脫非核心事業,本月12日也宣布出售印表機事業給惠普(HP),撤出夏普也可能只是三星調整布局策略的其中一環。 由於三星目前也是由夏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合資的市面板廠的最大客戶,隨著三星撤出夏普,外界關心三星對工廠的採購會不會跟著生變?惟根據日經報導,三星對生產的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非常滿意,應該會繼續維持合作關係;但不排除未來雙方關係退化,恐有不利影響。 鴻海8月12日完成注資夏普後,馬上派任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接任夏普社長,帶頭整頓重建。戴正吳先前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將力拚夏普兩年內「轉虧為盈」,目標2017會計年度(至2018年3月為止的會計年度)開始獲利,比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原先設定的4年轉盈目標還要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