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是佛教國家,從皇室到民間,全國信奉佛教,教傳入泰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屬於南傳上部座(小乘佛教)。泰國王朝歷代當權者崇信佛法,確立了佛教在泰國的地位地位。 從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仍至現今的節基王朝,歷代國王大力發展佛教,建立許多佛寺,以建立民眾中心信仰,凝聚民心。 節基王朝歷代國王均積極建造或整修佛寺,因此,後代人把各位國王鐘愛之佛寺定為該國王專屬佛寺。 一世皇至三世皇專屬佛寺均為古寺 登基後下令重新整修 一世皇專屬佛寺:菩堤寺(Wat Pho) 許多誤以為一世皇專屬佛寺是玉佛寺,其實不然。泰國是佛教國家,所以家家戶戶都設有佛堂或佛龕,而玉佛寺類似大皇宮的「佛堂」,因此沒有僧侶駐住。位於大皇宮南邊的菩堤寺則是一世皇專屬佛寺。 菩堤寺(臥佛寺)位於大皇宮南邊。 菩堤寺亦稱「臥佛寺」,建立大城時代之古寺,於一世皇時代大舉整修。菩堤寺可說是泰國第一所大學,匯集許多建寺歷史、佛史、藥方、衛生、文學和風俗習慣等相關常識,並刻在石碑上,也是泰國傳統按摩的發源地。 寺內大大小小佛塔林立,其中綠、白、黃、藍色四座佛塔是一世皇至四世皇之專屬佛塔。菩堤寺大雄寶殿供奉著Phra Buddha Deva Patimakorn佛像,有「神仙建鑄的佛像」之意,此外,寺內供奉著一尊46公尺長、15公尺高之臥佛,是泰國第三大臥佛,佛像足部以貝殼鑲嵌成108個吉像圖,非常精緻。
一世皇至四世皇的佛塔。 供奉於菩堤寺內的臥佛,佛像足部以貝殼鑲嵌成108個吉像圖。 二世皇專屬佛寺:黎明寺(Wat Arun) 聳立於湄南河河岸的黎明寺主塔,是曼谷著名地標。 黎明寺內處處可見大城王朝末期的藝術風格,於位湄南河西畔。一世皇時代的皇儲(即二世皇)曾住在吞里武王朝鄭王修建的皇宮,而離該皇宮最近之佛寺便是黎明寺,二世皇便下令整修黎明寺,及親手完成黎明寺大雄寶殿主佛像臉部,二世皇駕崩後,他的遺骨放置於該佛像底座。 巍峨聳立於湄南河河岸的黎明寺主塔,是曼谷著名地標。黎明寺原名為Wat Makok Nok,意為「橄欖樹寺」;鄭王時代,建皇宮於此,將黎明寺定為皇宮佛寺,做為皇室御用佛寺,當時鄭王下令禁止僧侶居住於此,並改名為「Wat Chang」(破曉寺)。二皇世下令整修後重新命名為「Wat Arun」(黎明寺)。 黎明寺入口處有一對守夜叉,是泰國第一對守夜叉,鎮守黎明寺。 夜晚的主佛塔又是另一番風味。 三世皇專屬佛寺:王子寺(Wat Ratcha Orasaram) 王子寺屋頂裝飾不是一般佛寺常見的金翅鳥造型飛簷,取而代之的是由中國瓷器碎片所拼貼而成的圖案。 原名宗通寺(Wat Chom Thong),據說,二世皇時代傳出緬軍即將進攻泰國的消息,當時的皇儲(即三世皇)便率兵前往迎戰,出戰前在此佛寺舉辦儀式並許下願望:若此次戰役能取得勝利,定會整修佛寺得更宏偉,但最終緬軍並沒有攻打泰國。三世皇登基後,下令整修此佛寺;三世皇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鐘,該佛寺屋頂裝飾不再是金翅鳥造型的飛簷,取而代之的是用色彩豔麗的中國瓷器碎片所拼貼而成的圖案,佛寺內充滿濃濃的中國藝術氣息。 王子寺充滿濃濃的中國藝術氣息。 四世皇、五世皇專屬佛寺 虔誠信仰打造 四世皇專屬佛寺:叻察巴迪寺(Wat Ratchapradit) 四世皇專屬佛寺「叻察巴迪寺」 四世皇的專屬佛寺是叻察巴迪寺,四世皇時代修建。四世皇登基前曾出家27年,並創立了「法宗派」(Thammayut Nikai)。當時四世皇經常到僧王寺(Wat Bowonniwet)布施祈福,但路途遙遠,遂下令在大皇宮附近的咖啡園修建叻察巴迪寺。Phra Buddhasihing Patimakorn安奉於該寺的大雄寶殿內,底座安置四世皇之遺骨。
五世皇專屬佛寺:叻察波披寺(Wat Ratchabophit) 叻察波披寺位於拉查巴迪寺對面,是五世皇及七世皇專屬佛寺。 「Ratchabophit」有「國王建造」之意。由五世皇修建,為紀念其王后及貴妃而建。位於拉查巴迪寺對面,外部採用泰國傳統建築風格,內部以西歐建築風格裝飾。節基王朝的第11任及第18任僧王曾居住於此寺。該佛寺除了五世皇遺骨,五世皇王后、貴妃、王子公主們及七世皇遺骨均供奉於寺佛寺內。 叻察波披寺分成3部份:淨土範圍、僧舍範圍及陵墓區,佛寺內矗立著金色佛塔,佛塔底座貼滿產自中國的瓷磚,鑿成16格佛龕,供奉著14尊不同的佛像及2尊僧王銅像。叻察波披寺的大雄寶殿將泰國與歐洲文化完美結合,可說是泰國佛寺中的藝術精品,非常值得參觀。
佛寺的建築藝術完美融合泰、歐藝術。 六世皇至八世皇 未修建新佛寺 六世皇在位時,未修建佛寺,而是成立學校─瓦奇拉烏學院(Vajiravudh College)。關於六世皇的專屬佛寺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是巴翁僧王寺(Wat Bowonniwet),因六世皇曾在這間佛寺剃度出家,遺骨被放置於Phra Buddha Shinnasee佛底座。巴翁僧王寺建於三世皇時代,而三世皇鐘愛中國文化、藝術,建築風格充滿濃濃的中國藝術,修建完成後恭請其王弟(即四世皇)擔任第一任住持,此外,七世皇及九世皇也曾在此寺剃度出家。有的人則認為佛統府佛統大塔佛寺(Wat Phra Pathom Chedi)才是六世皇的專屬佛寺,因Phra Rung Rojanarit佛底座放置六世皇部分遺骨。 關於六世皇的專屬佛寺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是曼谷巴翁僧王寺,又有是佛統府的佛統大塔寺一說。
Phra Rung Rojanarit佛底座放置六世皇部分遺骨。
七世皇亦未修建新佛寺,而整修其父(五世皇)的佛寺─叻察波披寺,所以叻察波披寺是五世皇及七世皇的專屬佛寺。
由於八世皇時常拜訪善見寺(Wat Suthat)或素塔寺,寺內環境十分幽靜,令人流連忘返,故該佛寺被封為八世皇之專屬佛寺。 八世皇專屬佛寺─善見寺大門前就是曼谷知名地標大鞦韆。 善見寺建於一世皇時代,欲將其打造成曼谷城中心佛寺,佛寺的格局規劃是泰國眾多佛寺中最完美之佛寺,有全泰最長的大雄寶殿,壁畫由三世皇時代的工匠完成,Wihan Luang佛殿的門上雕刻精美,是二世皇親自設計及雕刻(起頭),八世皇時的遺骨則放置於Wihan Luang佛殿主佛底座。
八世皇遺骨放置於善見寺Wihan Luang佛殿主佛底座。 善見寺Wihan Luang佛殿前設有八世皇銅像。 九世皇時代之精美佛寺 九世皇專屬佛寺還未選定,而北柳府梭通寺(Wat Sothon)、春武里府九世皇寺(Wat Yannasang Wararam)及曼谷九世皇登基金禧紀念寺(Wat Praram 9 Kanchanapisek),這3座佛寺的其中一座可能將被封為九世皇專屬佛寺。 北柳府梭通寺大雄寶殿屋頂5層塔以77公斤純金打造,牆是意大利進口的大理石,有泰國最美的佛寺美譽。該寺供奉的梭通佛相當的靈驗,故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 北柳府梭通寺有泰國最美佛寺之美譽。 春武里府九世皇寺的七珍佛像,為慶祝國王登基50週年紀念而建,用雷射在山壁上雕刻出130公尺高的佛像,再鑲入金條,相當壯觀。
春武里府九世皇寺。 春武里府九世皇寺的七珍佛像。 九世皇登基金禧紀念寺位於曼谷匯權區拉瑪9路甘甲那披色19巷門牌999號,於1988年修建,國王諭言改善該地水質而建。該佛寺格局小,以最少資金修建,不像一般常見金光閃閃的佛寺,走潔簡風,寺內的建築清一色是白色,代表潔淨。 九世皇登基金禧紀念寺的建築清一色是白色。 圖取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