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杭州12日電】澳洲電視台早前報導,當地市面出售大量用黏肉膠做成的合成牛排,都是用次級牛肉及肉膠製成。而都市快報近日揭露,杭州有廠商證實,有牛肉供應商用碎肉及黏肉膠製作合成牛排,口感與真牛排難以分辨。 之前澳洲電視台揭秘了製作拼接牛排的過程,還披露「拼接肉」早已是全球行業內的潛規則。據都市快報報導,市面上有多種用以拼接牛排的黏肉膠,如「TG酶」(谷氨酰胺轉氨酶)的食品添加劑,可令碎肉黏合一起,包括牛肉、豬肉,甚至非肉類的植物蛋白也能和肉類黏合。 TG酶1斤大約100元,按添加比例來計算,可以黏合200斤的碎牛肉。報導指出,除了TG酶,杭州調味品市場有店主稱,將黃原膠、卡拉膠用在牛排上,還可以在煎牛排的時候鎖住水分,卡拉膠每斤35元,成本更低。 「我給他們(牛肉供應商)送貨都這樣的,(他們)放到牛肉裡面,用保鮮膜一捲,然後一片片切好。他們都是給牛排店供貨的,很多都是大的牛排館,還有大的餐館都在送。」該位店主說。 另外,都市快報旗下節目《好奇實驗室》實測,從市場上買來碎牛肉,再選用TG酶為黏合劑,打成漿後用保鮮膜包裹塑形,最後果然成功製成賣相極佳的合成牛排,肥瘦相間,很像頂級的雪花牛肉,煎熟後肉質特別嫩,口感上根本無法分辨真假。浙江食品安全實驗室戴琪主任指,合成出來的牛排容易有細菌滋生,一定要熟透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