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受惠CPL(己內醯胺)價格走高及產能受控,中石化明年首季營運樂觀。中石化總經理余建松表示,旗下主力生產的CPL今年第4季擺脫過去低價,加上海外龍頭廠Fibrant長期關停美國廠,巴斯夫(BASF)也減產,加上下游加工絲將旺到明年首季,帶動明年供貨走強,開工率維持9成以上。 尼龍粒絲上游原料己內醯胺(CPL)受中國大陸廠家減停產刺激,上周大漲8.9%,創2年新高,讓國內唯一生產商中石化引爆出下游搶料潮,營運可期。 法人並估,CPL產銷利差擴大至每公噸900美元高檔。 據了解,全球CPL市場受到供應過剩及原油回軟影響,這幾年來走入空頭,原料行情在今年初一度跌到近13年來新低每公噸1090美元價位,使得中石化承受龐大虧損壓力。不過,現在市況開始有否極泰來情勢。 第4季向來為CPL淡季,但今年出現反轉局面,因人民幣大幅走貶、流動資金充裕,原料純苯價格大幅提高,加上下游加工絲回補庫存力道強勁,促使CPL價量齊揚,截至15日為止,CPL漲至每公噸1830美元,比上上周的1680美元,漲幅達8.9%,累計近半個月漲幅22%。 展望明年首季營運,余建松指出,基於CPL價格擺脫低價,下游加工絲需求旺,帶動拉貨力道,加上2大國際龍頭廠Fibrant及BASF的減產效應,首季營運表現值得期待,預計開工率可維持9成以上,旗下2座產線全開後可補足減產缺口,當季可供應7萬至8萬公噸予下游。 不過,余建松也強調,全年來看有望比今年好,但變數仍多,CPL此次直線式上漲並不理性,未來能否維持高價仍有變數,再者,大陸新產能也陸續開出,除山西新廠已投產外,明年第2季福建申遠也將新開40萬公噸產能,導致過剩產能近百萬公噸,市場恐承壓。 中石化前2季CPL虧損嚴重,至第3季價格彈升,加上原料下跌,促使虧損幅度縮減;AN業務上半年小虧,第3季供給減少促使價格翻轉才轉盈,儘管彌補前期虧損,但整體本業仍處虧損,累計前3季每股稅後淨損0.62元新台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