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梅縣訊】《梅州日報》報導,近年來,梅縣區積極推動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全域旅遊示範縣(市、區)建設,穩步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和旅遊招商引資,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文化生態旅遊產業成效顯著。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國際候鳥旅居健康產業論壇上,梅縣區榮膺「中國候鳥旅居縣」(包括縣級市、區)之「愜意踏春十佳」榮譽稱號。 評審委員會認為,梅州市梅縣區處於中國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森林覆蓋率高,濕地資源豐富,具有水體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等特點,適宜遷徙的候鳥大軍途經這里南來北往。而氣候生態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程度好,特定季節遊憩活動可感受舒適度、美感度、輕鬆度、健康度、愉悅度比較高,自然和人文景觀比較獨特;食宿、衛生、交通、康養條件便利,服務配套比較完善;遊客體驗口碑、專家評價口碑、媒體記錄口碑較好,鄉愁味道濃厚、旅居環境友好。 據了解,「中國候鳥旅居縣」評選是滿足百萬「候鳥人」避暑避寒避霾需求,適應「養心養生養老」消費主題而開展的。「中國候鳥旅居縣」是氣候、物候、節令、生態與環境均宜遊宜居康養的代名詞。該榜由國際候鳥旅居組織發布,主要以氣候、物候資源對旅居活動的不同影響為導向,將不同特色的代表性候鳥旅居縣域(包括縣級市、區)細分為涼爽消夏、溫泉康養、愜意踏春、親水瓊台、森林樂活等24個特色類型,每個特色類型分別選出十個區域,擇優向中外旅遊者推薦。 獲得「中國候鳥旅居縣」(包括縣級市、區)之「愜意踏春十佳」榮譽稱號,離不開梅縣區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努力。該區在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框架下,樹立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圍繞把旅遊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先鋒產業和幸福導向型產業,將旅遊產業與特色高效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將生態建設與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大力開展生態建設,五年來完成森林碳匯造林35萬畝,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73公里,建成濕地公園1個、綠化美化鄉村136個和2個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森林覆蓋率74.65%。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梅縣區著力謀劃旅遊發展的新格局:東部以雁洋國際生態慢城為核心,向鬆口古鎮拓展,進一步延伸到桃堯鎮、隆文鎮、松源鎮,發展鄉村旅遊;南部保護和利用好九龍嶂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休閒養生、漂流等項目,推動新南灣水岸遊樂休閒中心、水車鎮茶山村等旅遊開發;西部以麓湖山文化產業園為重點,帶動南口鎮僑鄉村等古村落的鄉村旅遊開發;北部以上官塘水庫和梅西鎮固村·香溪木屋主題度假村旅遊開發為抓手,形成連接平遠縣及江西省的北部重要節點;中部以梅縣新縣城、槐崗新城、葵崗新城建設為中心。 同時,該區紮實推進幸福·雁鳴湖、恆溪生態園、南壽峰健康文化產業園、三鄉養生度假村、雁洋鬆口梅江水係等旅遊重點項目建設,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引導農民開發利用古民居、果園、茶園等資源開發鄉村旅遊和民宿旅遊,開發一批客家特色村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