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惠州訊】《惠州日報》報導,春節假期,博羅縣楊村鎮石灘村熱熱鬧鬧,格桑花、向日葵、新奇蔬菜吸引眾多遊人觀賞;惠東縣安墩鎮熱湯村的溫泉讓這個偏僻的小山村火了起來,遊客紛紛驅車前往體驗…… 花果經濟、溫泉旅遊、生態農業星羅棋布,休閒觀光、攝影寫生、尋根探史蓬勃興起,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已成為城里人青睞的遊玩目的地。「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清潔先行、清水治污、綠滿家園)孕育出「美麗經濟」,我市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山清水秀、綠滿山村,火爆的鄉村遊更為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建設作出生動註解,寫上濃重一筆。 在博羅縣羅浮山管委會瀾石村麻姑峰村民小組,村民屋前的小溪清澈見底,汩汩清泉歡快地流淌。春節期間,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吸引了不少遊客。而過去,麻姑峰村民小組水環境差,生活污水、垃圾亂排亂倒,水發臭,溝渠嚴重堵塞。後來,通過截污處理,從山上開源引水,溪流重新變得清澈。 麻姑峰村民小組舊貌換新顏,是惠州市力推「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持續實施「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對村莊進行全面潔化、綠化、美化。如今,惠州鄉村乾淨整潔,處處生機盎然,村莊環境更加優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完善,為村民巧借山水、盤活資源賺錢創造了機遇。「村莊乾淨、整潔,地上垃圾不見了,家家戶戶的垃圾都分了類。」去年回惠東縣安墩鎮熱湯村開「村淘」的張展培說,以前回家過年,「垃圾圍村」是他常見的「風景」。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換點在哪裡?惠州人深知,最現實的路徑就是發展旅遊,把美麗鄉村變成「美麗經濟」。 博羅縣觀音閣鎮楊村村曾是省級貧困村,該村通過種植油菜花,發展鄉村旅遊,最終實現脫貧。今年,該村繼續種植400多畝油菜花,預計下月盛開。和石灘村、楊村村一樣,博羅縣不少鄉村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通過實施「三變工程」(農村變景區(點)、農民變旅游從業人員、農產品變旅遊產品) ,讓鄉村旅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與此同時,山里的尋常「土貨」成了網上的人氣商品。對城里人來說,這是「來自綠水青山的問候」;對農民來說,這是「金山銀山的收穫」。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惠州市農民收入呈現較快增長勢頭。 201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30元,比2010年增長88.5%,年均增長13.5%,高於GDP增長速度,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幅。 變「擁有資源」為「利用資源」,讓資源禀賦變成財富,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不僅在惠州城鄉百姓心中生根發芽,也潛移默化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保護生態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