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方式,彰顯了中文字的特色,單字、單音、大多數是單義。對聯精巧耐人尋味,多用文言文來寫作,它可使中國的傳統建築:庭、台、樓、閣,以及湖光山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我常想,像蘇州、杭州等地旅遊的人,如果不讀或不懂到處的對聯,那實在是少了許多趣味。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 這是蘇州市內有名的景點「滄浪亭」刻在亭子石柱上的對聯。 對聯也是雅俗共賞,隨處可用。從前杭州西湖邊一家庭茶室,有一聯如下: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雖不工整,也稱妥貼。 張佛千在台灣七○及八○年代,常為友人們撰寫嵌名聯,引經據典,高雅得很。我在出國應聘聯合國以前,曾在台灣中美合作的農復會主辦集水區水土保持工作。八七水災以後,我在台灣銀行的專刊上發表水土保持的專文。其後不久,省主席黃傑為撰寫「治山與防洪」特派參事張佛千來和我商談,我與張佛千漸漸變成稔友。我在1968年離開台灣以後,兩人就漸疏遠,他也從未送我一副嵌名聯。倒是我的「藍星詩社」老友曹介直,有一天突然從台灣寄我一聯,字追魏晉,甚為難得,我將之掛在書房,每天和梁實秋的屏條、葉公超的畫幅為伍。文曰: 夏風外被 功行於世 菁華內歛 興發為詩 上聯說我在聯合國做事,下聯說我抒寫新詩。雖然溢美,也足珍藏。 國畫大師張大千在台故逝(1983年4月)以後,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個上聯。因出國良久,和張佛千已失卻聯絡,就寄給當時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瘂弦轉致,就此一無回音,恐怕難倒了這位人稱「台灣聯聖」的對聯達人了。 現在我將上聯錄下,看看有哪位高手方家可以對上下聯: 張大千 張佛千 大千成佛 佛千尚在大千世界 (寄自科羅拉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