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華盛頓報導】爾灣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在華盛頓表示,美中兩國領導人川普、習近平都是「我國優先」的「國家主義者」(my country first nationalist),同時也都在打造自己的「務實」面貌。因此即便在國際舞台,也能看到國內議題對雙方的影響。即將舉行的「川習會」,川、習兩人都希望從中獲得切實成果,以向人民展示他們為國家的努力。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27日邀請華志堅與維吉尼亞州立大學媒體研究副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座談,探討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及對美中關係的影響。華志堅表示,美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對中強硬,但就職後又與中國合作共事的情況十分常見,問題在於川普能與習近平在何種議題上找到共識。 他舉例說,習近平與前總統歐巴馬是截然不同的領導人,但他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域找到了共識。不過鑑於川普對氣候變化的態度,顯然該議題不會成為川、習的共識。他說,與其追求此次峰會有何突破性進展,不如把它當作是雙方藉此獲得一種常態互動的感受。 華志堅表示,美中關係對兩國乃至世界都至關重要,應該透過高層對話和領導人峰會來理想展開,而不是透過憤怒發推文,或在南海做秀。因此這次峰會有其意義,但他認為,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仍不明朗,觀察家希望通過此次峰會看出蛛絲馬跡。就歷史經驗看,美國領導人多是競選時對中強硬,就職後又尋求合作。 他對泰國世界日報記者指出,某種程度上,川、習都在打造自己是務實、腳踏實地的談判者形象,因此峰會中兩人更想得到切實、能向國內民眾展示的成果。習近平可能會喜歡類似提勒森訪問北京時所做的,希望川普承認新型大國關係,川普則更喜歡有明確經濟利益的議題,例如對中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