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4日電】2018年九合一選舉第二回合,民進黨最高戰略是,穩住南台灣、力保中台灣、搶攻雙北,唯有如此,才能為三年後的總統大選立下不敗之地,使得國民黨無力回天,不過,在縣市議員部分,消退是必然,如何力抗來自國民黨與時代力量的搶攻,穩住地方,民進黨不敢大意。而民進黨中央執政成績,是民進黨的加分或包袱,也是未知數。 民進黨內評估,國民黨近兩年的實力和氣勢,與民進黨太過懸殊,議題吵得再熱,也難有扭轉大勢,與此同時,選民也會認為,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是同黨派,較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基於此,黨內人士評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有助於提振地方政府選舉能量,會是地方政府宣傳的利器,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 從六都來看,台南與高雄的南二都,兩大天王的賴清德和陳菊任期屆滿,將是綠營競爭格局;林佳龍執政的台中市必須守住,避免中台灣出現破口。北台灣的三都,鄭文燦執政的桃園市,政通人和,台北市則要慎防綠營的分裂;新北市正好相反,朱立倫卸任之後,將是綠營光復失陷12年的絕佳機會。 一位黨內要角表示,地方選舉畢竟是涉及地方建設及地方既有的人際網絡,因此,地方政府的執政績效,有沒有解決人民的問題,才會是關鍵,全國性議題不容易影響選民投票意願,影響會隨都會化程度高低而遞減。 非執政縣市方面,新竹縣和苗栗縣要翻盤需要人選和中央資源的挹注,但民進黨不期待此次,而是放眼未來的下下屆。南投的板塊太過懸殊、人選不亮眼,難有機會,花蓮也是一樣。台東將由立委劉櫂豪出馬,有一搏的機會。金門將選擇和現任縣長陳福海合作,馬祖則可能不提人選。 不可諱言的,中央執政的包袱,還是存在的。熟悉地方選舉的立委就說,在勝負差距較小的縣市,中央執政對地方選舉的影響就會被放大,若在中南部的民進黨鐵票區,在野黨的攻擊力道,不易撼動板塊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