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切换风格
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泰国世界日报

搜索
热搜: 泰国 政治 攻略
泰国世界日报 首頁 綜合 乡情 查看内容

尋根熱催生修譜商機

2017-5-15 21:47| 发布者: MoXi| 查看: 3651| 评论: 0



尋根熱催生修譜商機

北京一家修譜機構內,擺放著多個姓氏的家譜。(取材自北京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張帆報導
【泰國世界日報訊】「解決溫飽問題之後,人就開始想要尋根。」隨著中國人逐漸富足,修譜熱潮也在民間的興起,「我從哪裡來」和「誰是我最親近的人」,成了人們熱中求解的問題。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塗金燦的「家譜傳記機構」在一連串帶有「智能」、「創投」字樣的公司中顯得有些另類。

這是一家為客戶提供文集自傳、家史家譜定製出版等服務的機構。走上二樓的工作間,可看到幾百本姓氏家譜和人物傳記陳列在書櫃之中。塗金燦雇用的編輯們正坐在電腦旁,將從各地搜集回來的客戶家譜資料錄入電腦,並進行編輯和排版。

塗金燦的機構內共有客戶姓氏家譜300多種。近年來,社會上悄然興起修家譜的熱潮,「今年每月修家譜數量可以達到五、六種」。「以前大家不太注重這個,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就開始想要尋根,找到根之後再來修譜」,塗金燦說。

耗資需含人情費 動輒破百萬
郭毅花了五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編成一套《郭氏家譜》,分發給曾為修譜出錢、出力的族人。

來北京已有七、八年,老郭退休前在內蒙古的中學教書,到北京後又找了份輔導學生功課的工作養家糊口。補課期間,郭毅得知一個學生家長正在編修家譜,對方初中文化程度。郭毅受到觸動,初中畢業生尚且這麼積極寫家譜,「我一個大學本科中文系畢業的,是不是更應該寫寫?」

由於老家譜以前曾經被毀,郭毅只得從新修起。2015年,一套《郭氏家譜》編好,上面記載的祖先最早追溯到了1890年前後,譜上共涵蓋1000多名族人。

馮銘比郭毅幸運。馮家的老家譜經歷動蕩年代得以留存,不過從1962年以後便沒再增添新的記載。

1994年,河南老家一個叔叔找馮銘蓋一座祠堂。祠堂於1995年6月份落成,占據一個院子兩間房,馮銘心想,乾脆再做個家譜擺在祠堂裡吧。

從蓋祠堂到修家譜,馮銘花了三年時間。這期間,他從北京回到老家,「別的啥也沒幹」,專心找資料。2015年,《馮世家譜》印刷出來,新老家譜相接,共涵蓋2046人,最早的一代追溯到了明朝。馮銘把這套家譜印了300多本,給族裡的人每戶分發三、四冊。

對於郭毅和馮銘來說,尋根、修譜並非易事。兩人都在搜集、記錄家族資料上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和金錢。

郭毅出生在內蒙古河套地區,根據家裡老輩人的回憶,1900年前後族人從陝北神木走西口來到河套。「有五、六個八、九十歲的老人這麼說」,為了印證老人的說法,郭毅輾轉神木、河套多地尋找線索。村裡龍王廟鑄鍾上的名字、石碑的碑文、檔案館裡的舊縣志,都成為他的線索來源。

編寫這部《郭氏家譜》,除了從家族裡募集來的5、6萬元,郭毅自己貼了2、3萬元資金。總費用大約8萬多元,其中除去路費,還包含了「人情費」,即向老人打聽線索時的禮品開銷,此外還有購買照相機、掃描儀等器材的費用及最終出版印刷的費用。

郭毅宣稱,在老家神木,煤老闆修家譜是常事。他有些羨慕這群人,「動輒就捐100多萬(修譜)」。不過讓他自豪的是,自己修的家譜「質量比他們好多了」。



尋根熱催生修譜商機

除了傳統的修譜公司,一些修譜網站和應用軟件也紛紛搶市。(取材自中國經濟周刊)


流程團隊十多人 規畫兼考證
伴隨民間修譜意願的高漲,一批修譜商業機構相繼出現。塗金燦的「家譜傳記機構」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提供家譜整理編審、設計排版、印刷裝幀等服務外,他們也會依據客戶需求提供實地指導甚至蹲點修譜的業務。塗金燦介紹,一些客戶來之前缺乏修譜的經驗,因而向他們尋求幫助。

一份該公司某單業務中的《編修計畫與費用說明》顯示,機構對客戶的修譜流程進行了規畫,包含「召開修譜動員會」、「填寫入譜登記表」、「拼合譜系圖」、「收集入譜小傳」等步驟。而除了提供前期規畫,機構還將起到協助指導工作開展、搜集整理必要資料等作用。

塗金燦說,如果客戶需要,他們可以派一老一少兩人前往客戶的老家實地指導。不過更多時候,機構只拿出方案,具體調查、登記等工作由家族主事人自己做,「我們會提醒客戶對拿不準的地方在家譜上進行注釋,但很多歷史資料需要他們自負其責」。

同樣經營家譜生意的還有山西尚知堂家譜坊。負責人成先生表示,尚知堂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經營修家譜的業務。按照需要,客戶提供家族基本資料信息後,尚知堂會派出十多人的團隊去當地考證核實。工作團隊最後會根據客戶提供的數據資料、實地調查情況、老譜中存在的證據等30多項內容去考證家譜的真實情況。


趨勢運用大數據 軟件助尋親
除了傳統的修譜公司,一些修譜網站和應用軟件紛紛進入人們的視線。脫離了宣紙和蠅頭小楷,這些網站和軟件強調大數據的運用。如在一款手機應用上,家譜以家族樹等形式呈現,處於家族關係脈絡上的個體之間可以透過對話框等進行交互。

該手機應用的聯合創始人曾對媒體介紹如何藉助這款應用找到幾百年前的親戚關係:成員之間透過共享數據,在有交集的數據中尋找失散久遠的血親關係。不過,這一切必須基於龐大的用戶量和龐大的家庭數據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

塗金燦認為,網上出現的修譜軟件,優勢在於價格便宜、資料容量大、不易丟失、改動方便,還可以隨時分享。對於修譜行業來說,「這肯定是個方向,但線下也要有個紙質版」。


對象中老年居多 華僑也跟風
讓年過六旬的馮銘覺得鼓舞的,是擺在家族祠堂的那本厚冊子受到了家裡年輕一代的歡迎。

走訪多家修譜機構可發現,中老年人是民間修譜的主要群體。塗金燦介紹,來店裡修譜的客戶以公職人員、軍官、教育界人士居多,也有海外華僑,「以前主要是高級知識分子,現在擴散到一些普通家庭」。

馮銘1975年底從河南來北京當兵,是家裡第一代北京「移民」。他時常感慨,家族的長幼輩分缺乏梳理,「現在的孩子往上最多只能記住兩代」。如今新修的家譜擺在祠堂,「每年春節回去祭祖,我是誰的後代、哪一支的,一目了然」。

而對於郭毅來說,修家譜則是一場對家族文化的搶救。眼看著家裡的老輩人相繼去世,「好多資料都裝到肚裡面帶走了」,舊家譜也早已遭到焚毀,「得抓緊時間搶救資料」,把祖先的足跡記錄下來。

「尋根,是生死以外,人類的第三種本能。」山西社科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前主任李吉曾這樣解釋民間修譜的動因。(中國新聞組整理)



尋根熱催生修譜商機

中老年人是民間修譜的主要群體。(取材自中國經濟周刊)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新闻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本文作者个人意见,与世界日报立场无关;
2、世界日报所有新闻由责任编辑编译后发表;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责任编辑和世界日报编辑部的同意;
4、责任编辑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5、本站部分内容翻译自泰国媒体,但并不代表世界日报赞同其观点并为其观点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热点图文
推荐阅读
單身經濟捨得花
■記者林則宏/報導報告稱,年輕單身群體花錢基本尚是為了便利、悅己...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中國風狂吹白俄羅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查看全文
向精日分子 宣戰
圖為舉著抗議日本、抵制日貨布條的群眾(圖,中新社資料照片)。■記...查看全文
張首晟隕落的物理學驕子
他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少年成名,他是大師楊振寧的得意門生,他因...查看全文
手机版

轻松读报,链接世界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世界君亲密互动,还有劲爆奖品等你来拿!

官方微博

最快最准泰国即时新闻,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