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由於全球電子商務及比價網站等零售業創新活動興起,已使消費者對折扣樂此不疲,零售業者之間的價格戰也歷久不衰,因而形成所謂的「通縮拖累」;不僅重創傳統零售業,也將使各國央行升息的速度減緩。 全球通膨剛開始從低檔回升,一些人士樂觀認為數年來物價及需求低迷的困境終將結束,但傳統的通膨周期未必會重現。 PwC會計師事務發表的2017年「整體零售業」調查報告指出,全球47%的受訪者都透過亞馬遜網站來搜尋價格,以日本、德國、巴西及美國消費者的比率最高;「競爭從未如此激烈過」。 電商興起迫使美國成衣零售業者競相殺價,已使成衣價格與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走勢已完全脫節。日本央行也警告,由於網路業者介入市場,使競爭加劇,不僅壓低手機價格及通話費率,也對消費者物價造成下壓。中國由於網購盛行,因此儘管消費依然熱絡,但4月CPI比去年同期上升1.2%,遠低於政府的3%目標。 密西根大學教授高登指出,零售業現在都不指望通膨能為業績帶來助力,反而想方設法壓低成本。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七大工業國(G7)未來中期間的平均通膨率將低於2%,低於央行的目標,從而影響各國央行的升息速度。 全球47%的受訪者都透過亞馬遜網站來搜尋價格。(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