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中國反洗錢新規定將於7月1日起實施,業界大多認為,屆時任何無法證明資金合法來源、或難以證實資金出境實際用途的跨境大額現金轉帳交易,都將被從嚴查處。這意味中國官方嚴查洗錢、管控資本流出的序幕即將開啟。 去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實施。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業界看法指出,《管理辦法》相比過去反洗錢規定的最大變化,主要是將自然人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準,從原先的當日單筆或累計交易(包括現金繳存、現金支取、現金結售匯、現鈔兌換、現金匯款、現金票據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現金收支)人民幣20萬元以上,調整到5萬元以上,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報告標準維持不變。 此外,新增非銀行支付機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等機構履行反洗錢的監管義務。 報導稱,為了落實《管理辦法》規定,銀行的實際執行標準十分嚴格。一位外資銀行界人士透露,銀行內部規定若境內個人每月向境外轉帳額度超過1萬美元,需向銀行出示具體的消費證明;否則銀行可能會關閉個人帳戶,並將相關資訊彙報給國家外匯管理局。 這位人士還表示,即便部分銀行尚未要求出示具體消費證明,不排除未來會對相關帳戶進行抽查,若個人無法補繳消費證明,同樣會面臨關閉帳戶與資訊彙報風險。 該人士指出,針對企業對外投資併購所涉及的跨境大額轉帳現金交易,銀行會要求企業出示詳細的貿易投資收購合約等相關資料,即便有些企業在自貿區設立自由貿易帳戶,銀行也必須了解該企業的客戶、業務等,在盡職調查三大操作原則的基礎上,先對跨境資金流動進行反洗錢查核。 多位銀行界人士還透露,部分反洗錢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的銀行,甚至會適度削減當月換匯額度,避免企業或個人透過銀行尚未察覺的「灰色通道」換匯出境。 一位不具名的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如果銀行在反洗錢分類評級得到A以上,或許能獲得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有效降低合規操作的成本投入。 業界人士強調,總體而言,隨著《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任何無法證明資金合法來源、或難以證實資金出境實際用途的跨境大額現金轉帳交易,都將被從嚴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