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移民多倫多之初,我去到鬧市十字街頭。人行燈亮,我隨人流行至路中央,舉目一望,整整一個「聯合國」向我走來,回首一瞥,又一個「聯合國」離我遠去。從中國來到大洋彼岸,這是加拿大給我的第一形象。 中國是傳統的非移民國家,加拿大是典型的移民國家,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加拿大人口三千四百多萬,竟有二百六十三個族裔!幾乎可以說,世界上有多少個民族,加拿大就有多少個族裔;地球人有多少種膚色,加拿大居民就有多少種色彩。 在加拿大,除了小鎮或者偏遠地區,大城市裡各色人種隨時可見,尤其是在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更是族裔繽紛,膚色斑斕。在多倫多隨處可見的咖啡店,白黑黃等各色人等分桌而飲,歐洲裔白人一桌,非洲或加勒比海裔黑人一桌,亞裔黃種人一桌,還有一桌黃不黃白不白。 商場裡、公共汽車上、公園中、國慶節的遊行隊伍裡各色族裔混雜,煞是好看。那年我們入籍,聚在大廳宣誓的準公民們簡直就是世界五大洲各族人民的縮影。 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移民的年年增加,多倫多的膚色逐漸豐富。據最新公布的人口統計資料,加拿大人口結構近年來改變很快,預計2031年,有色少數族裔占全國人口逾三成,多倫多有色少數族裔更多達六成。一些人認為,在加拿大,所謂「有色少數族裔」已名不符實,有學者建議廢除「有色少數族裔」這一概念。加拿大統計局資料顯示,2011年,有色少數族裔占全國人口19.1%,預計到2031年比率會增至30.6%,其中主要由南亞和華裔移民所帶動,屆時多倫多每五個人之中便有三人(即60%)屬於有色少數族裔。與五十年前比較,更是變化大,當時大部分移民來自歐洲,只有2%人口為有色少數族裔。 事實上,多倫多移民之多,甚至已經形成「喧賓奪主」之勢。我們居住的士嘉堡原為「白區」。現如今,當年左鄰右舍的白人鄰居大都早已不知去向,整個社區幾乎成了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天下,集體變色。我任職多倫多教育局,常奔走於學校之間,望著學校走廊裡懸掛的各屆學生畢業照,眼瞅著照片上的學生膚色逐年由白變多元,再看看教室裡膚色各一的學生,不禁問自己:「咱究竟到了哪一個國家?」每每來到華人聚居的區域,走進教室,望著班上唯一的一兩個白人或黑人學生,我懷疑是否回到了祖國;來到加勒比海人聚居的地區,望著教室裡滿眼的黑人學生,我感覺置身加勒比海諸島。 照說咱們多倫多人天天與各色人等摩肩擦踵,應該對膚色見怪不怪,其實也不盡然。前不久,我新接手一個多倫多教育局旗下的小學中文班,居然發現班上有兩個男孩皮膚並不黃,一個男孩長得像華人但生一張黑人面孔;另一個男孩長得也像華人,卻生一張褐色面孔,令人好生奇怪。放學出得校門,那位黑皮膚孩子一下撲到一位黑人壯漢和一位華人女子懷中,那位褐色皮膚的孩子則衝著一位印巴裔大叔和一位華人婦女叫爸媽,我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最近乘公車,車上發生的喜劇更讓人大跌眼鏡。一位父親攜兒子上到公車不久,司機突然將公車停下,不許任何乘客下車。那位父親好生納悶,不一會上來了兩位荷槍實彈的警察,徑直衝父子倆而去,盤問起父親來。原來,那父親本是地道白人,異族通婚娶了一東印度女子為妻。本來夫妻兩人都患有白化病,卻恰恰沒有遺傳給兒子,兒子膚色隨母親呈褐色。多倫多人一向樂於助人,見一位白人攜一位褐色肌膚的小孩上車,防拐騙的警鐘大鳴,當下見義勇為打電話招來警察。明白實屬誤會後,白人父親哭笑不得道:「我本盲人,自且行動不便,何來拐騙小孩之嫌?」聞之,在場者無論白黑黃棕皆不禁釋然一笑。 人類具有99.5%的相同基因,我們的相似之處遠遠超過我們之間的差異,但我們往往更察覺我們之間的差異而忽視我們的相似處。在當今種族仇恨加劇的情況下,多倫多乃至加拿大的各色人等,日日摩肩接踵,卻能和諧共處,令人不得不稱讚加拿大多元文化之魅力。 (寄自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