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反映內需的零售業為負成長、餐飲業趨近零成長。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表示,補貼效益遞減、端午節後淡季、豪雨降低買氣,是6月零售業衰退主因。 事實上,今年以來,零售業營業額表現一直「青筍筍」,2月還一度大幅衰退8.4%,其他月分也只在微幅成長邊緣,因此累計上半年零售業營收只約2兆多元,年減0.4%,是8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上次零售業營業額衰退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 統計處整理出造成上半年零售業營業額衰退的5大原因,依影響金額大小相關業別依序是家庭器具及用品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食品飲料及菸草業、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 事實上,若綜合歸納深層原因,上半年零售業營業額「慘綠」的問題在陸客不來、暖冬效應、春節促銷期縮短等3項,又以陸客衰減影響最大。 據交通部統計,上半年中國遊客來台衰退4成,日客赴台只成長1.2%;但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在台消費,購物占比近5成,日客不到2成,因而在中國遊客流失的購物消費,很難寄望從日客身上補回來。 展望未來,王淑娟預估7月零售業營業額依舊不會恢復正成長,年減幅約0.9%;主因今年中元節商機延後,以及車市表現可能不如預期。 至於下半年能否「由負轉正」,則要寄望陸客縮減效應的影響能否轉淡,以及車商促銷能否讓車市買氣回籠。 同樣反映內需的餐飲業,6月營業額365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但因天候不佳,年增率僅0.2%。事實上,若扣除6月外食費漲幅2.1%,餐飲業營業額也形同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