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中國由政府領軍力拚成為全球微晶片、電動車和其他關鍵技術的大國,讓美國愈來愈擔心。紐約時報引述不願具名的知情官員透露,川普政府準備動用301條款,對中國貿易採取大規模調查,反制其欲成為製造大國的野心,目標是對中國輸美商品課重稅,詳細內容可能將於幾天後公布。這項動作顯示,川普政府已從「與北京合作」的立場轉向。 紐約時報引述3名熟知政府計畫的匿名官員報導,這項貿易動作將著眼於中國屢屢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部分。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經常抱怨,面臨必須分享產業機密給中方合作夥伴的壓力;中國則抱怨美方在主要專利上收取的權利金過高,並堅持外資若要在中國做生意,必須與中企合資。 華府之所以對北京改變態度及採取大動作反制,部分原因是中國在處理北韓核武與飛彈問題上始終缺乏具體成效。此外,雙方在貿易談判也遲遲未有進度,儘管雙方皆對外宣稱頗有進展。 路透報導指出,川普長期以來不滿中國的貿易做法,但近來懲罰中國的氛圍,可能來自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無動於衷,美方想藉由施壓中國,讓中國對北韓造成外交或經濟上壓力,但北京也多次表示對北韓問題影響力有限。 中國的一項政策旨在讓該國在2025年到來時成為無人駕駛汽車、醫療設備、半導體、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及其他很多技術領域的主要製造國,因而引起川普政府官員的關注。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為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在10個工業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透過國家資助及產業保護,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製造大國。 在川普政府計畫開啟的進程中,美國貿易代表署將就中國的貿易做法展開調查。調查也許只需幾個月便可完成,隨後,美國可能會開徵極高的進口關稅、取消許可證,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以回應其他國家對美國商業實施,難於負擔或不公平的限制。這一進程被稱為301條款調查,援引的是1974年「貿易法」中的條款。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則嚴厲批評,「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且中國政府在國內製造龍頭企業等行為,正在嚴重扭曲全球市場,羅斯表示,對於上述行為採取貿易救濟並非保護主義舉動。 上月19日於華府舉行的「美中全面經濟對話」,原本欲針對一系列貿易項目談判達成早收清單,但雙方突然取消會後記者會,似乎不歡而散。 |